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早已进入了产业链的竞争阶段。产业链条顺不顺、长不长、强不强,直接关系产业发展命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通过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同构,共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在河南省漯河市召开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乡村产业特别是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5月3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34个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催生了700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了一批农业全产业链。今后,将重点通过“一纵、一横”全面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刘焕鑫:一纵,就是纵向拓展新的产业,贯通产加销,创造了新供给;一横,就是横向拓展新的功能,融合农文旅,培育了新业态。据测算,目前农业全产业链条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他农民一般高30%以上。
刘焕鑫介绍说,将重点通过加强四方面建设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全产业链。一是聚焦主导产业,重点壮大粮棉油糖、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重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二是聚集农业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三是聚合上中下游完整环节,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产品”“卖服务”转变;四是聚拢全链各类经营主体。
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紧紧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探索出“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河南省漯河市何以被誉为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下面这一幕最能诠释。
在这里,一粒小麦从郾城区16万亩高标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第一车间”出发,足不出户来到雪健面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变身为面粉、面条;它在园区里拐个弯,来到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经过精深加工成为一包包虾条;它变身淀粉,为隔壁邻居双汇集团的肉制品加工提供重要原料;借力漯河食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它化作各类美食走向千家万户。小麦、面粉、淀粉、面条、虾条……一条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已打通,链条每向前延伸一段,农产品就向食品迈进一步,产业价值就翻一番,农民收入也增一倍。
漯河汇聚大量食品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圈。各种规模、各种业态、各种类型的企业在此“百花齐放”,彼此竞争但更注重联动,他们相邻建厂、管道互通、检测共享、物流零成本,不出园区轻松完成产业链上下游所有对接。
2021年5月,第十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和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接连在漯河召开。两场大会,一食,一农,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殷殷嘱托中,在中央一号文件擘画的乡村全面振兴宏伟蓝图指引下,漯河奋勇争先,出彩添彩,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责任与担当,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城乡融合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在这片孕育了八千年华夏文明的肥沃土地上,绘就了一幅幅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璀璨画卷。
以食为媒 串起农业全产业链
漯河市食品产业发达,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的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吸引参展商1023家、采购商2.2万家,经贸成交额462.2亿元,食品产业的特色优势和食品名城的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在食博会“风向标”的指引下,“漯河味道”香飘全国、走向世界,食品产业规模、质量及配套水平全国领先,全市食品产业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全国的六十分之一,形成了以双汇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卫龙食品、南街村集团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统一等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高旗生物等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位居全国第一。产品涵盖18个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从生产到研发、检测、包装、物流、电商、会展的全食品产业链条。
工业拉着农业的手,城市带着乡村走。漯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链同构”的重大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的“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食”两个字做文章;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提升农产品对食品工业的适配性为切入点,推进粮食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构建,初步形成了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相关经验做法作为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模式在全国推广。
从下面的一组数据可见漯河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含金量:年均粮食产量180万吨,仓容470万吨,加工转化600万吨,物流转运100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达到4.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4%、营收的66.8%、税收的79.4%、利润的81.9%来自食品产业,带动25万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有力破解了粮食主产区产业发展难题,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富裕。
全链发力 农业发展迈向更高端
全链条的构建,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
做优农业基础,着力打造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目前,漯河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79万亩,临颍县颍河西侧和郾城区西大坡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及舞阳县泥河洼16万亩高标准农田成为全国样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19.4万亩,居全省第一;生猪规模养殖达90%以上,全市5个县区中有4个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依托小辣椒种植优势,建成临颍县辣椒产业园,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辣椒贸易和信息交流中心。临颍县王岗镇在中国国际辣椒产业博览会上被授予“中国辣椒第一镇”荣誉称号。
做大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漯河市围绕产业链延伸,牢树“食品+”理念,积极培育食品机械、食品包装、功能性保健性食品、绿色食品添加剂、食品物流、宠物食品等产业。目前,全市已培育出年营收超亿元企业2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1家。引导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培育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3个,漯河千亿食品产业成为全省万亿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
做强平台载体,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漯河市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为重点,及时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坚定不移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打造食品研发平台,提升科技价值;打造质量标准平台,提升安全价值;打造检验检测平台,提升服务价值;打造食品云平台,提升产业价值;打造供需平台,提升渠道价值。推动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向“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延伸。
乘势而上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如期实现了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
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乘势而起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漯河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域创建行动,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坚持提升与新建相结合,依托漯河市“十百千万”工程规划的10个产业带布局,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创建“三链同构”示范市,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临颍县辣椒产业园、舞阳县食用菌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郾城区优质小麦产业园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运行模式,继续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小辣椒、优质食用菌等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
相关新闻:
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在河南省漯河市召开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刘焕鑫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乡村产业特别是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找准抓手、搭建平台,建设载体、创新机制,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业全产业链,使之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会议强调,要聚焦农业主导产业,选择地位突出、成长性好、参与主体多的产业加以重点培育。聚集农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打造全产业链。聚力科技和资金两大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畅通资金链。聚拢各类经营主体,构建以“链主”企业为引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主持会议。河南、河北、辽宁、广东、重庆、甘肃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作情况介绍,国家有关部门单位代表和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河南省漯河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央视网、漯河日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乡产天下”微信公众号等。由“中农富通”微信公众号编辑整理。
中农富通规划设计600余个精品项目;自建、参与运营15个千亩以上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与近百个国家的300余个农业机构有密切技术交流,1000余名实战经验丰富、硕博士为主的专业人员!国内外1000余位科研院校资深专家!全年打造5个农业高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