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
(一) 技术基本情况
近年来大面积发展的设施栽培蔬菜,由于其环境密闭,导致棚室内湿度过大,而病害的发生往往喜欢高湿的环境,因此湿度控制成为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湿度控制不好常常导致病害的爆发,给农民的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现在普遍采用的喷雾法不仅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还会人为地增加棚室内湿度,导致病害控制不住,越防越重,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阴雨天极易造成病害的快速蔓延。
粉尘法施药将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但传统粉剂喷粉量较大,喷施后会在植株表面留下明显的附着物,且施药过程繁琐,施药器械落后不适于大面积应用。
针对病害防治需求及传统防治方法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开发了手持式精量电动弥粉机及配套的新型粉尘剂。手持式精量电动弥粉机技术成熟,已经实现商品化生产;新型粉尘剂包括生物农药粉尘剂和高效化学农药粉尘剂,在传统农药登记的基础上采用新型加工工艺,产品符合农药法要求,每亩地用药量控制在50-100克,可以降低农药使用30%。主要用于防治设施蔬菜灰霉病、霜霉病、疫病、菌核病,黄瓜棒孢叶斑病、蔓枯病、番茄灰叶斑病等叶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等各类细菌性病害,防治效果能达到85%以上。每亩地施药时间为3-5分钟,极大的降低了施药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在设施蔬菜病害防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二) 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2013年起陆续在全国各设施蔬菜主产区推广应用,2017年进入大面积应用,主要推广地区包括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江苏省、湖北省、甘肃省、陕西省等设施蔬菜主产区,截止2019年11月份累计推广70万亩,已实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
(三) 获得奖励情况
授权专利4项。
一种防治作物棒孢叶斑病的杀菌剂组合物,发明专利。发明人:李宝聚,黄大野,石延霞,谢学文,王惟萍。专利号:ZL201210105230.5.
一种用于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的手持式精量电动弥粉机,实用新型。发明人:谢学文,李宝聚,石延霞,柴阿丽。专利号:ZL201520821233.8.
一种用于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电动喷粉机,实用新型。发明人:李宝聚,谢学文,石延霞,柴阿丽。专利号:ZL201520139134.1.
一种用于防治设施蔬菜病虫害的新型电动喷粉机,实用新型。发明人:李宝聚,谢学文,石延霞,柴阿丽。专利号:ZL201520639221.3.
增产增效情况:
对设施蔬菜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病害问题,控制不及时能减产20-50%,危害严重的甚至绝产。传统防治方法因为采用喷雾法用药,为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需要不断增加用药量,选用进口药剂进行防治,增加了投入成本。采用弥粉法施药防治设施蔬菜病害技术,综合防治效果在85%以上,每21亩地可以挽回产量损失20%以上,节约用药成本100元,产量增加收入500元以上,节省人工200元,节本增效达到800元。
技术(产品、集成模式)要点:
(一)手持式精量电动弥粉机的调整
喷粉量调节在每分钟30克(在4-5档),将定量的药剂装入喷粉机的药箱中,注意药箱内不可有水或湿气。
(二)喷粉前棚室的准备
喷粉前把棚室的通风口关闭,检查棚室的塑料布,尽量确保棚室的密封效果,如果棚膜有小块破损对粉尘无影响。
(四) 喷洒方法
大棚和日光温室内喷粉,从棚室最里端开始,操作人员站在过道上,摇动喷粉管从植株上方喷粉,边喷边后退,进行速度为每分钟15-20米(可以根据均匀度灵活调节),直至退出门外,关好门。
(五) 喷粉时期
烟粉剂施药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应在病害发生前或病害发生初期开始施药,根据病情每隔7-10天喷一次。
(六) 喷粉的适宜时间
选在傍晚进行喷粉操作,趁闭棚前棚内能见度高的时候喷粉,这样方便操作,喷粉结束后即可放下草帘或保温被。晴天的中午应避免喷粉,在阴雨雪天任何时间均可喷粉。
(七) 最适喷粉量
每亩地的喷粉量不超过200克,根据植株大小调整喷粉量。
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用于全国各设施蔬菜产区。
注意事项:
开启封口应小心药粉洒出,配药和施药时,应穿防护服,戴口罩以及胶皮手套,以避免污染皮肤和眼睛,施药完毕后应及时换洗衣物,洗净手、脸和被污染的皮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技术(产品、集成模式)依托单位:
(一)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二) 单位名称:中蔬生物科技(寿光)有限公司
相关专家简介
李宝聚,黑龙江省饶河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植保室主任,中国农科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称号。兼任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杀菌剂(室内、田间)登记试验技术负责人,《中国蔬菜》杂志副主编。长期从事蔬菜病害病原学、综合治理与杀菌剂应用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以蔬菜灰霉病、霜霉病、棒孢叶斑病、根腐病、根肿病等主要病害为对象,较系统地开展了病害病原学、检测技术、灾变机理与可持续控制研究工作。
文章来源:2020年北京市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