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新闻资讯

喜报I 中农富通规划院论文被SCIE录用发表 IF3.4

2024-01-11 阅读量: 作者:中农富通规划院
近日,由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完成的《Spati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 Zhejiang(浙西南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演化模式研究)》一文,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主办的SCI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为SCI-Q2中科院三区期刊,影响因子3.4)收录。该文章由战略策划投资研究所刘双和浙江农林大学朱铨教授联合完成,共同第一作者。

文章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结合浙西南传统村落开展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演化模式研究,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延续性设计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传统村落传承历史文脉,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和潜在动力,其价值不仅局限于某一建筑单体和非物质文化,映射着人对自然的适应过程以及古人智慧的空间形态结构同样至关重要,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
该文章立足于环境生态、社会人文发展规律,以丽水市莲都区和庆元县范围内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指数、空间句法等分析方法结合数字地图等数据资料展开研究,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角度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外在表征与深层空间结构变化,揭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生成与演化的逻辑规律。
通过研究发现:一是浙西南山区传统村落由于受到地理条件限制,边界的形态以团状、带状为主,并存在沿河流、道路等方向进行指状扩展的趋势;二是聚落原生空间形态能够高效组织本地居民和外来访客两类人群的出行活动,对应的两种组构中心基本重合,而随着聚落的不断演化,现代化建设的介入使得聚落两种组构中心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三是自然环境是村落空间形态塑造、生成的基础,同时也为演化提供前提条件,确定框架,人文因素是建构内在秩序和演化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宗族血缘关系等塑造了浙西南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基本结构框架与秩序,经济技术条件、社会人文因素等则是形态演化的首要推动力,“维稳”与“突变”这两种力量的博弈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表现出多时空重叠整合状态。

近年来,中农富通智库·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围绕农业农村发展、乡村建设、村庄规划、数字乡村、品牌农业、未来食品、农业农村投融资等多个方向形成专业文章50多篇、专题研究报告近20部和专著成果10余本,公开出版发表发布,并以规划咨询、策划研究的方式,灵活地为政府和企事业机构提供了科学严谨实时高效的决策支撑。
中农富通智库·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院(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是中农富通集团旗下的农业规划咨询专业研究机构,秉承集团公司“创新、平台、和谐、责任、共赢”的原则,以“策划为纲、项目为王”为理念,围绕乡村发展战略、产业价值投资、产业科技发展、产业项目策划、园区规划建设、园区发展运营,有效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以现代科技和数字技术运用为手段,聚焦服务乡村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发展的战略智囊,建设开放共赢的产业智库,全力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乃至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乡村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同时是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中国农学会的“科创中国”乡村产业发展专业服务团依托单位,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及北京市工程咨询协会会员单位、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整合人才、科技资源,为客户(政府、企业、科研院校等)提供多元化、全方位、一揽子服务,可以实现精品项目交钥匙工程。项目覆盖全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