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在全球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园区作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的关键载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先进农业科技的前沿试验平台,农业园区不仅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设施农业新纳入支持范围,更新改造将率先从设施种植业开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内各大设施蔬菜优势产区,正在推进老旧棚体结构改造和基础生产设备更新。
近年来,河北省因地制宜改造提升盐碱地,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合理发展盐碱地相关产业,初步形成轻度盐碱地粮油种植模式、中度盐碱地粮饲轮作模式和重度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交出了一份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特色答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战略总纲,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总目标,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序地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在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农业国际合作中,农业产业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实现良性合作与携手共赢。全球农业产业实现优势互补的进程也必然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有效助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如何理解《规划》的核心要义?如何将农业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本栏刊发专家学者围绕《规划》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解读,共谋农业强国建设之路。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振兴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有关要求,对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激励育种原始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4月20日,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25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江文胜,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山东省副省长陈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姆·托雷罗·库伦,中粮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光洪出席并致辞。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主持会议。
农业农村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乡村全面振兴。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农业农村规划作为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蓝图,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福祉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发展理念的更新,农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农富通将深入探讨农业园区建设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选择与发展等。
在食品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农产品市场却涌现出一批 “黑马”:2023年中国NFC果汁市场规模突破48.3亿元;植物肉赛道异军突起,星期零推出的植物基牛肉饼铺设众多便利店渠道;功能性零食赛道,三只松鼠联合甄养推出坚果饮品系列产品,1年多卖出3.2亿罐;更有伊利、蒙牛等大品牌推出可降解包装,持续引领包装创新与可持续消费新潮流,实现了可持续与产品销量的双赢。这些案例揭示出农产品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其底层逻辑已从 “资源驱动” 转向 “价值重构”。
科技小院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科技小院还将积极走向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化合作,向世界输出乡村振兴的中国经验。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科技小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产业衰退等诸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文旅综合体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发展模式,将农业、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激活乡村资源,还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