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规划明确,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对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规划》指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郊区乡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制定本规划。
我国盐碱地总面积近15亿亩,其中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约5亿亩,盐碱地已成为我国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重要战略后备资源。近年来,在“以种适地”理念的带动下,各地依靠科技创新让昔日的盐碱地长出“新丰景”,多种食物来源开发路径和大食物观格局正在曾经的盐碱地上悄然形成。
农田的外延早已超过了“让农民种地更便利”的范畴。它不仅承担了最基础的农业生产功能,还让各项要素在此之上自由流动,无限生发,延伸出了“三农”的广袤图景。我们乐于见到农田成为“三农”发展的助推器、动力擎,穿针引线,将所有要素串联起来,促进乡村的共同繁荣。
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安排部署,要求推行绿色循环,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循环畅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全方位部署。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全国各地已陆续召开会议,回顾2024年成就,并就2025年工作重点作简要汇报。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过去一年,我国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基本盘。本报告回顾了2024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并对2025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北京市各区已陆续召开会议,回顾2024年成就,并就2025年工作重点作简要汇报。中农富通深耕农业领域近40年,以下为从北京市各区工作报告中摘录的有关2025年农业方面重点工作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提出了 一系列措施。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和创新。然而,要想在农业领域取得成功并获得丰厚的回报,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的投资要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农业投资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新年伊始,各地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蔬菜稳产保供决策部署,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持推动蔬菜产业稳产保供与提质增效,积极挖掘增产潜力,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积极开展“桂菜出乡”等系列活动,助推广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广西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广西蔬菜产业成为助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