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明岗一行到中国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技小院考察调研,忻州市副市长、忻州市科技局局长及相关人员陪同。徐明岗院士与科技小院负责人张天柱教授围绕盐碱地综合治理、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创新及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开交流。
近日,中农富通凭借在农业科技创新研发领域的卓越表现,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等级AAAAA”,这一荣誉不仅标志着公司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领域的标杆地位,更折射出公司以“科技服务链” 串联 “农业产业链”的深度探索,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服务模式,标志着公司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深度求索、秧BOT等成为今年年初的“热词”,人工智能这项“高深莫测”的信息技术正从“云端”变得“接地气”,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可接触的存在。深度求索开源其技术和模型后,为不少行业优化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创新活力,农业领域也不例外,多地将深度求索接入自主研发的AI农业大模型中,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更迈进一步。
5月5日,宁夏隆德县温堡乡绿洲蔬菜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基地内,金属碰撞声与机械轰鸣声交织,工人们手脚麻利地搭建蔬菜拱棚,勾勒出设施农业蓬勃发展的火热画卷。
2025年6月1日,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瞿振元、原校长柯炳生到访中农富通科技园,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天柱陪同讲解。
传统育种学依赖于育种学家在野外长期观测大田作物,通过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筛选出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优良种子。然而,这一过程耗时长、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步,具身智能育种机器人应运而生,通过智能化手段加速育种过程,提高育种效率。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生物学院、农学院、理学院协同开展了具身智能育种机器人的研发工作。
设施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稳定供给的重要支撑,在“大食物观”背景下意义重大。我国设施园艺面积达28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设施蔬菜年产量2.65亿吨,占蔬菜总产量的1/3。然而,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农业就业人口急剧下滑,用工成本攀升;单位面积生产效率仅为国际先进水平的1/2-1/3,产量仅为1/3-1/4;水肥药能源利用率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加剧;规模化农场管控需求迫切,智慧化成为必然趋势。
2025年5月23日,第十五届现代都市农业研讨会——信息化筑基·数字化赋能·智能化突破在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通州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全国现代园艺产教融合共同体、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