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全国各地对乡村振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乡村振兴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模式。
9月2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有力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指出,“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乡村振兴既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更要体现在文化基因的延续、精神内核的重塑上。我国延绵数千年的优秀传统诚信文化,是民族生存经验和国家治理智慧的沉淀和凝聚,是乡土社会秩序维系、经济交往稳固、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加强工作部署。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对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求,创建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走在前作表率。
2025年8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农富通教授工作站首席专家张天柱受邀参加2025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研讨会,并以《通州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实践》为题,详细阐释了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概况、通州区都市农业基本情况和相关政策、通州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做法和最新进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