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如何理解《规划》的核心要义?如何将农业强国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本栏刊发专家学者围绕《规划》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解读,共谋农业强国建设之路。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到2027年,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新基建、新应用、新格局基本形成,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农用无人机配置全覆盖,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10000台以上,农用无人机作业面积6500万亩次以上,建设农业生产“低空+地面”一体智能监测点100个,无人机乡村巡查巡检村域覆盖率30%以上。
2025年4月9日,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富通”)与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外”)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国际化农业标杆项目,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
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
3月27日,由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和通州区科协联合主办的2025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供需对接会在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举行。7家市级学会组织、2家科研院所与通州区及北三县共40余家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与科技小院进行现场供需对接。通州区科协主席金文岭、副主席王立艳、夏剑峰、三河市科协主席郑建国、大厂县科技馆馆长买宁以及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旅融合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是农业+旅游+其他产业的简单相加,更是通过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化、价值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原因、策略、模式,为您呈现这一领域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