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打造的数字化平台之一,“作物云”平台依托“遥感+AI+移动互联网”技术,可实现惠农补贴直达快享、农情数据实时调度、作物产量精准估算、农田协同管理和农业智能决策。
智慧农业凭借对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农业生产环节的精准把控与智能管理。智慧农业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全球都在加快智慧农业布局。2025年全球数字农业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CAGR 20%)。中国智慧农业市场预计2025年突破1600亿元,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20%。
在传统农业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关键阶段,AI“超级大脑”正在走进田间地头。7月28日,中国中化在京发布业内首款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iMAP”。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无人机、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和决策的现代农业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控制,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精准投入、作业过程的优化调度、资源消耗的显著降低以及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升,最终达到农业的高效、高产、优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等全链条现代化治理能力,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重庆市将加快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新模式,力争到2027年建成农业产业大脑10个、未来农场60个以上。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
7月16日上午11:00-12:00,潞城镇副镇长张小京、北京中农富通技术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亓德明做客《副中心会客厅》,畅谈当智慧农业遇上运河风情,当田园风光碰撞潮玩活力,在潞城镇将展开怎样的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7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明岗一行到中国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技小院考察调研,忻州市副市长、忻州市科技局局长及相关人员陪同。徐明岗院士与科技小院负责人张天柱教授围绕盐碱地综合治理、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创新及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