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施农业是一种通过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精准调控的生产方式。它包括温室大棚、智能温室、植物工厂等形式,能够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全年无休生产,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智慧农业则是设施农业的升级版和高级形态。它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在智慧农业中,传感器、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广泛应用于农田/智能温室,实时监测土壤、气候和作物生长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决策,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病虫害预警和产量预测。

一、国家政策引领 助力设施农业腾飞
近年来,国家对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提出要提升设施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水平,强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完善金融保险支持等政策措施,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此外,《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无疑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智慧农业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了高度关注。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意见要求全面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智能化、数字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设施农业则因其高度可控的生产环境,成为了智慧农业的最佳实践平台。
二、地方政策加持 构建区域特色农业体系
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政策措施,推动设施农业落地生根。例如,广州市近期印发实施了新的设施农用地管理规定,简化了农用地报建、报备程序,为设施农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上海,新一轮都市农业构想正在逐步清晰,计划建设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重点发展蔬菜、花卉、水果等高效作物,力求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
各地政府的积极作为,不仅体现了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根据各自区域特点,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这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格局,促进全国范围内设施农业的整体进步。
三、设施农业的优势:高效、环保、可持续
相比传统的大田农业,设施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率。首先,设施农业通过采用先进的温室大棚技术,可以有效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因素,确保作物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全年稳定供应。其次,由于设施农业通常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同时提高了肥料使用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
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进步,设施农业正在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设施农业几乎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大幅减轻了人力负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例如,在内蒙古赤峰宁城县某数字种苗工厂内,智能播种机、嫁接机器人、智能喷灌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设备的应用,使得原本需要大量人工完成的工作变得轻松简单,真正做到了“用最少的地养最多的作物”。
除了直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外,设施农业还具备强大的产业链延伸能力,能够带动上下游多个领域共同发展。例如,在前端育种环节,设施农业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环境参数,加速优良品种的研发进程;在后端加工销售环节,则可以依托冷链物流网络,保证农产品新鲜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不断提高,可追溯系统逐渐成为农产品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设施农业凭借其高度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天然适合引入此类技术,帮助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追溯链条,增强消费者信任感。与此同时,结合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设施农业还可以开发出更多增值服务项目,如采摘体验、生态观光等,进一步拓展盈利空间。
四、如何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项目?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规划、设计、实施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政策导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1. 高起点规划
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首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一步骤要求充分调研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来进行。例如,在规划阶段应当明确园区的主要产业方向,是否以粮食作物为主,或是专注于特色农产品如猕猴桃、菊苣、番茄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园区的功能布局,包括生产区、加工区、仓储物流区、科研试验区等各个功能区域的具体安排。高起点的规划有助于确保园区从一开始就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强化科技创新
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如精准农业、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通过改传统的水稻-油菜种植模式为“稻菜轮作”、“稻蔺轮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强了农产品多样性。此外,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也是提升园区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如位于北京通州的中农富通基地——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就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品试活动。

3.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现代农业园区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利益联结机制。四川省三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创新“1+7+N”联合育种模式,不仅提升了生猪种业的研发水平,还有效连接了农户、合作社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类似地,“土地银行”模式则是在绵阳市安州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中得到实践,该模式通过整合零散土地资源,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同时也让参与其中的农户获得了额外收益。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构建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实现园区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4. 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绿色低碳已成为现代农业园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能源消耗,并积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比如,中农富通规划设计建设的定州农业嘉年华项目,采用鱼菜共生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强化产业链条建设意味着要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形成闭环管理。这不仅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比如,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物联网技术被充分运用,实现了稻米生产的高度智能化,包括病虫害监控、田间水位监测等多个方面,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稻米产业链条。而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则可探索使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降低土壤板结风险。只有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5. 加强政策支持与金融服务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的支持对于现代农业园区的成功运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鼓励商业银行开发专门针对农业领域的信贷产品,缓解资金压力问题。此外,还可以探索设立专项基金或风险补偿金等形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当中来。
图片来源:中农富通图库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中农富通”整理编辑,仅供学习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
中衣富通提供农业农村规划设计、农业项目申报、温室大棚建设改造、设施园艺规模化生产、景观工程设计施工、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工程、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治理、农业园区运营管理、乡村整村运营管理、农业品牌策划、会议会展、培训考察、农资种苗销售、农产品产销对接等一站式衣业高科技服务,垂询:鲍经理 15811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