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武:“鱼菜共生”生态循环新模式 实现节水效益双丰收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农活不沾土……在山东省成武县永昌街道办事处,藏着几座特殊的大棚,大棚里“鱼菜共生”,环保又智能,经济效益还特别可观。

智能温室大棚里,翠绿的芹菜长势喜人
“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冬暖夏凉,水温能达到27度左右,能全年四季养殖。”跟随技术员走进智能温室大棚内,入眼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翠绿的芹菜长势喜人,鱼儿在池塘中自在游动。
“养鱼池和蔬菜架之间,由管道相互连接,循环的水既能养鱼,又能种菜。”技术员介绍,依靠“一水循环”系统,使用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新设施,实现了可持续可循环、零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共生种养模式。

鱼池里,鱼儿自在地游来游去
据了解,在传统农业中,水的利用往往存在着浪费和不合理的情况。成武县因地制宜引进“鱼菜共生”项目,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鱼菜共生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巧妙结合,形成了一个生态循环系统。
“养殖水一部分通过中间集护口,一部分通过侧排,进入到微粒区,把水体里面的大的残饵和粪便,先过滤出去一部分后,再通过水泵进入消化池,把水体里面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转化成供植物所吸收的硝酸盐,最后进入蔬菜池,从蔬菜池回流到我们养殖池,它是一个封闭的循环。”技术员介绍。

技术员正在展示鱼菜共生模式
通过鱼菜共生模式,鱼儿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成为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蔬菜则通过根系的过滤作用,净化了水质,为鱼儿提供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同时,养殖而成的鱼类口感鲜美,生长在清洁水质中的蔬菜绿色健康,深受消费者喜爱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现在我们基地每天出货量在2吨左右,上市以来反响特别好,客户买回去以后通过对比,发现我们的芹菜的清脆度和口感比普通大田里种的芹菜更好。”技术员说。
一水双收,鱼肥菜美。“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成为成武县节水农业、高效生态农业的智慧形态。近年来,成武县不断加快农业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探索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成武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拓宽农业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南充市顺庆区:科学种植“鱼菜共生” 一池碧水掘“双金”
近日,记者走进南充市顺庆区渔耕源家庭农场,目睹了“鱼在池中游,菜在架上长,草莓悬空挂”的现代农业奇观。这个“鱼菜共生”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正以颠覆传统的种养模式,书写着生态循环农业的生动答卷。
近日,记者走进南充市顺庆区渔耕源家庭农场,目睹了“鱼在池中游,菜在架上长,草莓悬空挂”的现代农业奇观。这个“鱼菜共生”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正以颠覆传统的种养模式,书写着生态循环农业的生动答卷。

俯瞰渔耕源家庭农场
生态循环链 鱼菜相生见真章
在13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24个鱼池与128个蔬菜槽通过管网相连。鱼儿在循环水流中游弋,草莓在无土栽培架上红艳欲滴,生菜在营养液膜中舒展翠叶。“‘鱼菜共生’就是鱼和蔬菜循环种养的生态种养模式,将鱼的粪便和饵料残渣转变为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流进菜池,菜池中的蔬菜将养分吸收后,净化的水再次回到鱼池中,整套系统循环流动,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鱼不使用抗生素,从而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农场负责人董文斌介绍,大棚建有“气象站”,可实时显示棚内湿度、温度、光照和溶氧量等数据。

鱼菜共生系统
“农场现有鱼菜共生系统四套、水果10余种、水上蔬菜20余种、淡水鱼10余种,一年四季有果摘、有菜采、有鱼吃,所有水果、蔬菜的栽培模式都打破了传统方式,采用创新栽培技术,严格把控生产标准,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执行,目前是规模居全国前列的鱼菜共生农场。”董文斌说,去年大棚生产蔬菜约60万斤、水产约4.8万斤。
“激流养殖让鱼肉紧致无土腥味,种出的草莓甜度高,蔬菜维生素含量也高。”董文斌托起刚采摘的生菜,自豪地说。

农场负责人董文斌观察蔬菜长势
“双链”驱动产业兴 农旅融合拓新局
在草莓种植区,村民张清碧正麻利地修剪老叶,“长期工月薪是3500至5000元,季节工月薪是2000元。在这上班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据悉,农场通过“固定岗+季节工”模式,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智慧农业的“乘数效应”不止于此,农场的鱼菜产品通过游客购买、农场餐厅、农耕体验研学、农贸市场等渠道销售,鱼类价格在18元-38元/斤不等,蔬菜则统一为10元/斤,年产值突破百万元。
随着农耕文化传习基地挂牌,这座科技农场正变身“网红打卡地”。周末的亲子研学团络绎不绝,孩子们在互动区学习生态原理,家长在采摘区体验“水上种菜”乐趣。“去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农旅收入占总营收的65%。”董文斌透露,农场将继续推广鱼菜主题餐厅和农耕文化活动,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亲子研学活动
据了解,4套鱼菜共生系统每年可节水95%、节地65%,氮磷利用率提升至100%,真正实现“资源吃干榨净”。如今,这种模式已在顺庆催生出“稻渔共生”“三池两坝”等形态,成为生态农业创新标杆。
变废为宝、高效利用、节本增效……近年来,在顺庆嘉陵江畔,科技与农业的交响曲愈发激昂。当传统农耕智慧邂逅现代种养技术,“一水双收”的绿色传奇还在续写着顺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内容来源:金台资讯、四川经济网
图片来源:金台资讯、南充市顺庆区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中农富通”整合而成,仅供学习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