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设施种植业集约化生产:现代农业体系构建与政策驱动下的技术革新

2025-04-15 阅读量: 作者:中农富通
在全球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土地资源约束、气候不确定性及食品安全保障等多重挑战。设施种植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形态,依托环境控制技术、智能装备与集约化管理,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一、政策体系构建:设施种植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国家层面将设施农业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推动其现代化发展。
1.战略目标明确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2023—2030年)》提出,到 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利用非耕地发展的设施农业规模稳步扩大,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比重提高到 40%,全国主要大中城市蔬菜自给水平持续提升;设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实现新提升,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设施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结构持续优化,设施农业总产值增长 40%以上,建成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场、区),打造产业链条齐全、社会化服务效应大的产业集群,示范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成效显著。
2. 财政与土地要素支持
各地颁布“设施农业财政补贴实施细则”通过建设补贴、设备购置补贴及技术研发专项基金,降低产业初期投入压力;配套《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明确生产设施用地分类标准,简化审批流程,保障规模化发展空间。
3. 标准化与绿色导向
政策强调设施种植业需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推动建立环境控制、投入品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全链条标准体系,鼓励节水灌溉、循环农业等绿色技术应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对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细分领域制定环境控制、水肥管理标准。例如,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率需达到80%,节水率达30%-50%。
二、设施种植业的核心优势:保障"菜篮子"安全的技术路径
设施种植业通过构建人工可控生产环境,实现农业生产从"依赖自然"向"精准调控"的范式转变,其战略价值体现在:
1. 空间集约化利用
采用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单位土地产出效率较传统农业提升3-5倍。多层垂直农场通过LED补光与精准调控,单位面积产出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5倍。例如,北京某垂直农场项目,番茄年产量达25公斤/平方米,土地利用效率提高4倍。水培、气雾培等技术摆脱土壤依赖,解决连作障碍问题。例如,上海某草莓基地采用水培技术,亩产提升40%,优质果率超95%。农业技术,如基质栽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需提升至60%,推动绿色集约化发展。
2. 周年生产与供应稳定性
环境控制系统可精准调节温湿度、光照强度及CO₂浓度,打破作物生长季节限制,有效平抑市场波动,实现全年稳定供应。
3. 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精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及自动化采收系统,使产品优质率提高20%-30%,同时降低人力成本与资源浪费。亩均效益较传统模式提升5-10倍,例如,云南设施花卉亩产值可达8-10万元,带动周边2-3万人就业。设施农业园区模式推动产业链延伸,例如,江苏某园区集成种植、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附加值提升50%。
4. 抗风险能力强化
封闭式生产环境有效抵御极端天气、病虫害及土壤污染风险,保障应急状态下农产品供应安全。

三、多领域技术应用现状:设施种植业的产业图谱
当前,设施种植业已形成多元化应用场景,覆盖从基础民生保障到高附加值产业的完整链条:
1. 蔬菜产业
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重点生产番茄、黄瓜、叶菜类等品类。如中农富通科技园基地的日光温室和冷棚以种植叶菜、果菜为主;山东寿光设施蔬菜年产量超600万吨,占全国设施蔬菜产量的15%;深圳某叶菜类工厂化通过自动化播种、移栽与采收,实现生菜日产3吨/亩,年产量达1万吨。

2. 水果与经济作物
草莓、樱桃、葡萄等设施水果通过温控技术实现早熟上市,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设施草莓通过蜜蜂授粉与温控技术,实现早熟上市,亩产值可达5-8万元。例如,浙江某基地通过"草莓+旅游"模式,年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设施葡萄采用避雨栽培与精准控温,延长挂果期,宁夏贺兰山东麓设施葡萄亩产优质果1500公斤,推动葡萄酒产业升级。
3. 中药材与功能植物
吉林人参设施栽培通过模拟森林生态,有效成分皂苷含量提升20%,亩产值达10-15万元。例如,延边某人参基地年产值超5000万元。藏红花、铁皮石斛等珍稀药材的设施化生产,填补了高海拔地区人工栽培技术空白。
4. 食用菌与特种作物
智能菇房通过液体菌种接种与自动化环境调控,金针菇生物转化率达120%,较传统模式提升20%。例如,河南某食用菌产业园年产量超5万吨,出口20个国家。
四、集约化生产面临的挑战与突破路径
尽管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推动设施种植业快速发展,但仍需破解以下关键瓶颈:
1. 技术研发瓶颈
环境控制算法、智能装备国产化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进一步突破。建议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
2. 成本与效益平衡
高端设施初始投资及运营能耗较高。可通过财政补贴倾斜、绿色能源应用(如光伏温室)及社会化服务模式降低农户负担。
3. 人才与标准化短板缺
乏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且区域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需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推广设施农业操作规范。
4. 市场风险应对
需完善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通过订单农业、期货市场等工具规避风险,同时拓展加工与冷链物流延伸产业链价值。
设施种植业集约化生产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其发展深度契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与乡村振兴目标。未来需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模式优化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力,推动设施农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为构建可持续农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中农富通”整理编辑,部分数据未作严格考究,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
做设施农业 找中农富通 垂询:鲍经理15811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