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12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介绍,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安排,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做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围绕“十五五”规划系统谋划发展思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推动形成共识。国家发改委各司局发布“十五五”规划研究重点及方向,各省、市、自治区积极落实,先后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蔬菜价格持续上涨。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访了蔬菜供应大省山东的多处产区,了解蔬菜价格变动情况及其原因。
8月20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自然资源部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六方面28条具体举措,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有力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我部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以下简称“融资项目库”)对接服务机制,创新对接服务模式,优化投融资监测功能,引导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全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为指导各地各单位做好2025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两重”建设农业领域项目储备,提早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近期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农业建设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农计财便函〔2024〕258号)。通知要点总结:
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尽情施展……对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许多种植户来说,春种秋收有着越来越多不一样的体验。今年,鄂托克前旗新建高标准农田3.78万亩,总投资1.01亿元,涉及全旗4个镇、9个嘎查村,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效改善项目区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到去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将至,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强调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通过多彩活动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通知明确四大任务:厚植爱国情怀、聚合资源助农产、培育文明乡风、带农富民促消费。各级部门需精心组织,加强协同,制定详实方案,利用媒体资源营造氛围,确保丰收节成为展示“三农”成果的重要平台,共谋乡村振兴新篇章。
7月21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正式公布。
生鲜农产品物流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农民。只有实现生鲜物流行业的良性竞争、有序发展,农产品才能更快、更顺利地从“田头”送达“餐桌”,农民才能从中更多获益,而消费者或许也不必再为是否要支付保鲜服务费而纠结。
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支持产业园与科研院校建立协作机制,加快突破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三是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加快应用绿色技术,打造绿色产业链,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四是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广普遍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折股量化等利益联结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这是改革的催征鼓点。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和不断发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
所有的营销行为都离不开情绪满足,“禁止蕉绿”的爆火,正是情绪价值与农产品相遇后碰撞出的闪闪火花。在情绪经济逐渐升温的背景下,如何更精准地捕捉消费群体的情绪,读懂消费者更深层次的需求,正日益成为农产品营销的必修课。
自动化的温室控制系统、毛细化灌溉滴管、数字孪生的生产环境……进棚的人们兴趣盎然,不断发问。
设施农业装备凭借高科技、高度自动化、高投入以及高效能、高产出的特性,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志。至2019年底,北京市已有45个乡镇设施农业规模超67hm²,其中20个超200hm²,11个超333hm²。特别是大兴、顺义、通州、房山和密云五个区域,设施农业面积合计2.3万hm²,占全市的88%,各区种植特色鲜明,如大兴的瓜果蔬菜、平谷的大桃等,形成了特色化、专业化的种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