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破解农文旅融合密码:6大要素、6种创新模式、4条实践路径、10个经典案例!

2025-07-29 阅读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纲,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文旅融合”对乡村现代化的意义,重视要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文旅产业具有经济、文化、生态全面属性,是联系农业生产、文化传承、消费升级的重要桥梁,经由产业共生,空间互嵌,利益共享的方式,农文旅融合既激活了乡村闲置资源,又重塑了乡村在城乡融合中的功能定位,给乡村振兴带来“乘数效应”。
从产业发展角度审视,农文旅融合突破传统产业壁垒,推动产业间的交织融合。在城乡要素流动层面,农文旅融合吸引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纷纷涌入乡村,成功激活闲置资源。从生态协同共生视角出发,农文旅融合始终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重要位置,紧紧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对价值体系进行重塑,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农文旅融合绝非简单的“农业+文化+旅游”的机械叠加,而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

一、农文旅融合6个要素
◆特色农产品:依托农产品的多种原料生产方式及特色,包括原产地、品种、生态环境和特种品种等,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
◆精深加工:以多元化的加工技艺为核心,包括特殊加工工艺、加工材质、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等,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技术、特色加工等有文化内涵及工艺在内的加工产品。
◆文化创意方式:结合时尚、文化、消费产品的创造方式,提高产品的文化属性,从产品的包装、效果、体验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塑造产品文化品牌。
◆品牌营销:通过企业、电商、品牌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方式,推广产品品质和体验,实现品牌化营销,塑造其品牌影响力。
◆推广销售方式:利用多种推广和销售手段,实现规模化销售、合作社销售、大型企业带动以及企业加盟的销售方式,促进品牌化营销。
◆体验化消费方式:通过旅游引导,使游客实现多种方式的体验化,包括生活、参与生产、创造和产品消费的体验化,实现体验化的销售和消费。
二、农文旅融合6种模式
1.田园综合体模式:“农业+”的无限可能
主要特点:以农业为基础,整合文旅、康养、教育等功能,形成“农业+旅游+社区”的复合型产业生态,打造“超级生活场”。
典型案例:河南开封爱思嘉农业嘉年华、江苏无锡“田园东方”、浙江安吉“田园鲁家”
发展方向:打造主题化农业园区,开发“农旅+咖啡”“农旅+露营”“农旅+研学”“农旅+剧本杀”“农旅+精品住宿”“农旅+艺术”等新型业态,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

2.非遗文化传承模式:让老手艺“活”出圈
主要特点:活化利用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特色美食等非遗资源,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
典型案例:贵州丹寨“非遗小镇”(蜡染苗绣火出圈)、陕西袁家村(关中美食民俗大本营)、贵州“村T”(非遗民族服装走向世界“T”台)
发展方向:建设非遗工坊、非遗博物馆、民俗演艺中心等;开发民俗表演、手工艺制作、文创产品等,推动非遗技艺市场化;丰收节、龙舟节等节庆变身非遗超级秀场。

3.康养度假+乡村模式:在乡野深呼吸
主要特点:借力森林、温泉、农田等乡村生态资源,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产业,“贩卖”健康与松弛感。
典型案例:浙江莫干山乡村旅游度假区通过设计感爆棚的民宿群落盘活闲置农房,吸引城市中产“归巢”,带动周边餐饮、交通、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协同发展。
发展方向:开发森林疗愈、温泉康养、中医药养生、萌宠疗心等项目;打造乡村民宿、户外运动、智能健康管理、健康膳食品牌;引入“慢生活”理念,丰富“慢生活”体验,吸引城市客群。
4.节庆赛事+乡村模式:乡村版的“流量狂欢”
主要特点: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IP,打造具有特色的节庆赛事,引爆流量,带动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旅游发展。
典型案例:贵州“村超”“村BA”“村马”(体育狂欢席卷全球)、陕西洛川苹果节(“一颗苹果的嘉年华”)
发展方向:火热的赛事活动、多彩的民俗展演、新颖的文创产品、强互动的体验内容、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等。
5.研学教育+乡村模式:田间地头的“行走课堂” 
主要特点:农业资源巧变教育场景,打造自然科普、劳动教育、文化传承的研学基地。
典型案例:四川成都“明月村”(陶艺、染布等手作课堂)、浙江杭州紫荆村(研学嫁接非遗传承)
发展方向:下田插秧、挥镰收割、动手采摘等农事课堂;非遗技艺传承、民俗手工艺等文化工坊;智慧大棚、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黑科技解密。
6.科技创意+乡村模式:当乡村遇上“黑科技”
主要特点:VR/AR、直播电商、区块链等黑科技加持,打破次元壁,拓展消费新场景。
典型案例:浙江丽水“淘宝村”(电商+乡村旅游)、四川成都“数字田园”(线上当“地主”,区块链溯源保真)、江苏常州“智慧农旅”平台(一键预约、溯源、定制)
发展方向:孵化乡村网红/达人,直播带货带文化;VR穿越千年农耕史、AR让庄稼“讲故事”、智慧农场等文旅新体验。
三、农文旅融合4条路径
1.资源要整合:要素混搭玩出新花样
农田不止能种粮。农业资源的多维开发,突破单一“种地卖粮”思维,向生态服务(碳汇农业)、文化教育(研学农场)、康养休闲(田园综合体)等复合功能延伸。
文化拒绝躺平。文化活态传承是王道,采用“生产性保护”策略,将传统技艺(如手工纺织)、民俗节庆(如丰收祭祀)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拒绝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式冻结。
场景“再造”魔法。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将农田、村落、水系等物理空间转化为“记忆剧场”(如稻田艺术节)、“情感纽带”(如乡愁民宿),构建可进入、可互动、可传播的沉浸式场景。
2.产品开脑洞:把农业“种”进文旅里
催生“农文旅+”新业态。通过“咖啡+稻田”“露营+星空”“剧本杀+古村落”“研学+农事”“艺术+老房子”等业态,催生多元消费新业态,满足新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孵化农文旅超级IP。深入挖掘农耕、民俗、饮食、工艺等乡土文化DNA,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吉祥物、视觉符号等,围绕它讲好故事(短视频)、做好产品(文创、农品包装)、玩好体验(活动),让IP成为乡村最强代言。
拥抱乡村数字化浪潮。依托5G、VR/AR技术构建“云农场”“数字村史馆”,实现线上种草线下拔;利用区块链技术给农产品办“数字身份证”,增强消费信任。
3.运营强支撑:政策、人才、基建“三驾马车”并进
打好政策组合拳。①“中央-地方-社区”三级联动:中央立法“撑腰”,地方制定“特色方案”(如县域农文旅规划),社区探讨“村民共治”模式。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土地流转要“松绑”,财税优惠需“精准滴灌”,文旅专项债等金融工具来“输血”。
建设人才磁力场。①政府要搭台:制定农文旅专业人才的引进机制,如乡村振兴归巢计划、农文旅人才开发计划等。②高校要出力:联合实训基地,对农文旅从业人员、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定期充电”。通过外部聘请和内部培养相结合,培育一支专业素质强、技能水平高的农文旅产业人才队伍。
配套智慧化基建。①农业要“聪明”:引入现代农业理念、技术及智能装备,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提升农业效率。②服务要“智慧”:用5G、AR/VR等技术,提供智能导览、安全监控、云游、扫码听故事等服务,优化游客体验。③平台要“整合”:建设农文旅大数据中心,打通产销数据,为精准运营提供支撑。
4.发展可持续:生态、钱包、文化都要赢
生态红线是底线。建立“红线-黄线-绿线”分区管控体系,限制开发强度,推广循环农业(如稻鱼共生)、低碳旅游(如生态研学),让农业绿色转型,旅游收益反哺生态。
乡亲利益是核心。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确保农民在土地入股、劳务参与、利益分红中当主角,避免出现“游客天堂,村民靠边”的“旅游飞地”现象。
文化根脉不能断。警惕过度商业化吞噬乡土特色、破坏古村风貌!建立社区参与式的规划机制,让本地社群掌握文化解释权与定价,守护乡村的灵魂。
四、农文旅融合10个案例
1.燕山药花谷|乡村振兴+中草药
燕山药花谷位于中国知名道地药材集聚区滦平县,以京津冀中草药大会为契机,整合30个沟域村庄,打造燕山药花谷产业集群示范片区。定位为京津冀规模特大的中药材产业园区、中国北方中药材主题休闲观光旅游区、京津翼中药材产业公园、农旅融合型特色产业集群。
空间布局上,构建因地制宜的农旅结合空间结构,在产业融合上,以农旅融合、景田一体的“旅游+中药材”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旅游综合体。药花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沟域几十个村脱贫致富,盘活了沟域经济、旅游经济,京津冀中草药大会的举办又为项目注入了品牌IP背书。燕山药花谷是中国大量深山沟域乡村振兴的可参照路径模式。
2.葡堤原乡 | 乡村振兴+葡萄产业
项目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白土镇张村,规划前的张村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曾经村里的党总支书记评价它“山穷水尽”。规划后的张村摇身一变,成为拥有省级葡萄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和休闲度假区的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通过对项目地资源的综合分析,确定了产村一体型发展模式。依托萧县葡萄品牌、张村现有葡萄、草莓等特色产业、生态河堤等乡村旅游资源,抓住历史机遇,通过葡萄科技示范、鲜储物流、亲子研学、林果采摘、生态观光、文化体验、露营拓展、特色美食、配套服务等主要功能盘活场地,合理安排开发时序,重点发展精品葡萄种植产业及乡村休闲产业为代表的农旅融合综合体项目。全面致力于乡村五大振兴,实现产业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
3.中国蓝莓小镇 | 乡村振兴+蓝莓产业
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藏马山度假区,在藏马山成功地植入了蓝莓、香草、茶、有机疏菜等创意农业,不仅带动了度假地产的环境体系开发,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民俗旅游的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当地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带,走出了一条多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多端盈利模式引领的发展之路。
依托蓝莓种植与加工,拓展蓝莓采摘与蓝莓旅游所带来的文化旅游内容为蓝莓小镇发展的根本,将藏马山旅游资源与蓝莓文化结合,独立策划打造蓝莓小镇标签,通过以产业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加速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知名度,落实把农业生产做为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了优化种植布局,推进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不断助力蓝莓小镇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走上振兴“快车道”。
4.横港赛湖 | 乡村振兴+主粮农场
横港美丽集镇建设以打造“生态文明的绿色粮油小镇”为目标,围绕“五美”建设,通过对集镇“皿”字形核心地段进行改造提升,实现镇区功能与品质大变样大提升,增强集镇承载力和吸附力。横港镇美丽集镇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提升、街区风貌提升、镇东门户提升等四大类17个项目。
通过高标准农田发展油菜花、水稻等一产种植,并大力发展二产加工业,推出生态菜籽油、茶油、茶叶、有机大米、水果等,形成远近闻名的粮油小镇,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对横港进行美丽集镇提升改造,基础配套设施、居民休闲广场、老房子改造等内容打造江西美丽集镇示范。
5.查干湖乡村 | 乡村振兴+特色渔业
查干湖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这里的渔民都会举办盛大的冬捕活动。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祭湖、醒网、凿冰、撒网,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极富民族特色。
深入面对项目地资源现状、发展现状、市场需求,破解查干湖龙头引领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战略定位、主导产业、发展模式、产品设计打造、营销运营管理五大方面的问题。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有序发展渔业及文旅事业,把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6.草莓公社 | 乡村振兴+草莓产业
项目位于承德市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位于京承出游黄金游线上。草莓公社靠近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热河皇家温泉度假区内,农业为主要支撑,村民靠采摘为生。自家建的农家院零散分散,管理水准仅限于一间房、一个院、一顿饭的传统农家乐经营模式。
通过整合四季草莓、森林温泉、田园风光、特色餐饮、民俗展演等优势资源,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草莓香草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乡村+扶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农村电商+沟域经济+城乡统筹”八合一融合发展,形成河北美丽乡村建设典范。打造以“草莓采摘、温泉沐浴、民宿体验”为主题的全新农旅融合品牌——草莓公社,不断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环境改善、产业多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径,成为环北京贫困山区以产业融合发展助推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一次有益尝试。
7.中国蘑菇小镇 | 乡村振兴+蘑菇产业
蘑菇小镇位于黔西南州西南部,地处黔、桂、滇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南下出海、西进云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流通聚散重地。小镇虽小,但蘑菇产业却不小。以蘑菇产业为发展核心,通过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协助当地把食用菌培育成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和易地搬迁扶贫户的就业主渠道,真正实现了助力蘑菇小镇创建“风光风物风情、绿色特色景色、生产生活生态、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打造三产耦合的产业体系、横跨三个产业的食用菌产业化脱贫示范模板!
8.花乡果巷 | 乡村振兴+板栗林果产业
项目地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地处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水之滨。迁西县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禀赋优良、产业特色鲜明,京东板栗驰名中外、燕山安梨颇具影响。又因地处迁西、迁安、滦县、丰润四县交界处,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以河北省迁西县花乡果巷项目“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定位,以特色水杂果产业为基础、以油用牡丹、猕猴桃、小杂粮产业为特色、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以富民为根本、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该项目如今已成为中国田园综合体燕赵样板的典范之作。
9.中国牡丹小镇 | 乡村振兴+牡丹产业
中国牡丹小镇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规划范围为14平方公里,涉及6个村庄。项目定位为“大汉牡丹王,国色柏乡韵”,中国最古老的牡丹观赏地、中国汉牡丹文化体验第一高地,项目规划打造成集特色小镇、特色农业产业、宜居村庄发展为一体的城乡统筹样板、国家级特色小镇。
以空间贯通、产镇一体、文旅融合、景田并举为发展战略,以汉牡丹文化、牡丹产业链为主线,以油用牡丹种植和休闲农业为基础,以牡丹综合开发服务平台为支撑,集商贸、旅游、文化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空间上规划设计综合入口服务区、牡丹博览园区、创意农业区、油用牡丹种植区、生产加工区、文化艺术体验区、民俗体验区、居民新区八大功能区。
10.葵花小镇 | 乡村振兴+葵花产业
隆兴昌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依托联星村特羊牧业、荣誉村锄禾田园综合体、王善村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产融合示范园、宏伟村葵花小镇、农博苑、隆兴湖和葵花公园,打造隆兴昌产业集镇。
规划通过主导产业“立”镇,实现农业产业景观化、农业产品品牌化、农业市场一体化,促进多产业联动发展,构建乡村产业集镇。以葵花种植、畜牧养殖、光伏产业为主导,打造“葵花+”“羊羊+”“科技+”的产品体系,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产业园区等产业项目,筹办世界向日葵大会,将农业与论坛、旅游相融合,坚持“三产融合、三位一体、三生同步”的发展理念,打造以产业观光、高端论坛、民俗特色体验等功能为主的国家级产业集聚镇。
来源:光明网、求是网、广西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会、网络等,仅供学习使用。
做农文旅项目 找中农富通,垂询:15811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