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小院:田间地头的科研创新平台
“科技小院”模式是指以专家和研究生常驻农业生产一线为基本特征,科技小院具有灵活性高、生产过程全覆盖、创新氛围浓厚、多学科交叉等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已成为各地区开展“三农”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当前最具活力、最有成效的推广模式之一。科技小院,这一创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第一家以来,已在全国遍地开花。

这些科技小院如同一座座桥梁,将高等学府的科研力量与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当前,“科技小院”已经从1.0版本的科技帮扶小农户,发展到2.0版的产业助农模式,再到3.0版本的乡村振兴模式。截至2024年,全国各地已建立科技小院超1200个,累计服务近600个贫困村、4.8万个贫困户、17.7万贫困人口。据中国农技协统计目前全国科技小院累计开展田间实验1566处,田间示范463处,示范面积达2万平方公顷,技术辐射面积达867万平方公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为全面推动科技小院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我们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
一体化发展模式:教育+科技+人才
一体化发展模式:教育+科技+人才
首先,要完善政策配套,加大支持力度,激发科技小院发展的源动力。建议加强与产业、政府部门、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小院集群发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建议设立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专项,建立专项机制,鼓励高校夯实科技小院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强化老师指导职责,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落实学生常驻,保证小院规范运行;同时凝聚多方指导,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和持续维护更新机制,切实提高资源实用性、使用性和适应性。

最后,要聚焦主导产业,打造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建议启动科技小院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利用科技小院长期驻扎农村和生产一线的优势,推动专家团队与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零距离”深度对接,助力当地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最终创建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打造可复制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中农富通提供一站式农业高科技服务,垂询:鲍经理15811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