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下午,农业农村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周培在“第十一届现代都市农业高层论坛”上作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力促乡村产业振兴》的主题报告。本文由发言整理而成,供大家参考。
01
都市农业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都市农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前沿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都市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类型,必将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前沿阵地。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板块之一在于如何深化都市农区的发展,但大城市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尤为突出。都市周边是农业供需结构矛盾最为集中、农业功能拓展需求最为强烈的区域,是促进城市郊区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1)多方位服务城市安全运行
城市对都市农业提出了三大需求,主要包括城市基本运行的食物安全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发展需求下的多元化服务增值功能。
2)多方位服务于市民健康
人体健康受制于行为、心理、遗传等内在因素,以及饮食、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外在因素。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决定了可以满足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农业的多方位服务功能的需求。
3)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在去年一年抗疫期间,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全过程管理,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要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4)疫情下的都市农业更显城市安全战略保障的重要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绿色城市”倡议和行动计划(2020):在新冠疫情过后推动城市及周边地区实现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消除饥饿、改善营养。中国经历疫情大考充分体现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大中城市应对疫情过程中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得益于都市现代农业系统性布局,明确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定位。
02
都市农业发展历程与理论实践
我们国家的都市农业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到: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以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郊区和大型集团化垦区,是我国集约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和多功能农业发展较好地区。加快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对于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不能拖后腿;到2020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稳定大中城市郊区蔬菜保有面积,确保一定的自给率。
我国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经济相对发达,生产资本和技术要素相对丰富,需重点发展兼具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都市型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国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已成共识。都市农业也彰显了都市圈产业战略的需求、产业特色,充分依托城市并服务于城市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化农业类型实现城市农产品保障供给、城市生态保育和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安全稳定“四位一体”功能。
我们的研究主要围绕都市农业的结构和模式,如何建立与普通农区差异化的产业结构体系,完善都市农业技术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开展都市农业推广体系和评价,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
1、都市农业理论体系——四维理论
面对都市食物刚性需求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合理规划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的空间资源,科学布局农业产业链结构,集成生态高效的产业技术模式,实现城市农产品保障供给、城市生态保育和城市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安全稳定“四位一体”功能。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产、二产、三产融合的综合体现。
(1)都市农业——功能
首要任务:确保都市农产品安全保供(实现城市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以城市生态保护和生活品质提升为核心的都市农业多元服务。
基于膳食营养角度的“主要菜篮子产品保障水平”指标,确定了各城市蔬菜、肉、水产品、鲜奶、禽蛋等菜篮子产品一周内应急保障能力,应用于全国36个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监测评价测算。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确定自给水平,作为都市农业产业结构和规模的重要依据。
(2)都市农业——空间
合理布局:都市农业空间布局原则及优化的科学依据。
基于都市地域属性的农业土地空间区域布局原则,研究建立了都市现代农业土地空间与产业类型匹配的原则和路径。
(3)都市农业——结构
常态化重视合理的产业结构——确保均衡供给。
(4)都市农业——模式
构建生态、高效、可控的都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
2. 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现状
36个大中城市都市农业贡献巨大。拉萨除外,实际统计了35个城市耕地1451万公顷,占35市区划面积三成,同时约占全国耕地面积一成。生产1.1亿吨蔬菜,供应UA36(拉萨除外)3.3亿常住人口蔬菜消费总量的92.93%(2018年,2017年为93.43%)。2017、2018年比较:蔬菜产量基本持平,35市菜篮子产量萎缩,大中城市退养对鲜奶、肉类供应影响最大,其中石家庄、西安、呼和浩特、哈尔滨、郑州鲜奶减产明显。
“菜篮子”产品质量稳步提升2016~2018年,虽然35个城市本地“菜篮子”产品(不分类)供应量占比逐年下降,降幅4.9%,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三品认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和抽检合格率分别增加4.7%和0.5%。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升2016~2018年,都市农业双减效果更佳,化肥农药施用量降幅显著高于全国,且都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也显著高于全国。
都市现代农业经营水平稳步提高整体向上发展,稳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经营主体收入方面效果显著,都市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比2.33(全国2.69)。
先进生产要素聚集水平继续提升 各市加大支持和投入,农林水支出占一产增加值比重提至62%,将近全国2倍(32.1%)。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平均4.77个/市(占全国总数15.2% );万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人数29人,但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增加,2018年达到77.41%。
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各地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产业链;都市现代农业在产业纵向渗透融合、模式多样化发展, 三产融合势头迅猛。
03
都市农业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
1.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是维护城市功能和形态不可或缺的产业类型,多方位服务于城市安全运行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都市农业使命重大:提供城市食物保障、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丰富市民生活、稳定城市安全。
都市农业大有可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必然选择。
未来农业的基本走向:业态多元,创新元素活跃,高端农业、品味农业、健康农业是重要趋势。
绿色发展基本方针:坚持两山理论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新背景下,必须秉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高度重视绿色发展。
2、都市农业发展新策略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定位,突出生态绿色导向;围绕产业兴旺指引作用,突出融合发展导向;围绕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突出智能驱动导向;围绕全链统筹融合特点,突出全产业链导向;围绕动能转换聚变动力,突出要素聚集导向;围绕农旅结合提档升级,突出参与体验导向。
3、都市农业发展重要任务
提升我国都市农业科技竞争力,实现都市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
调精学科方向 发展方向差异化、研究领域特色化、功能定位明确化。
调强能力建设 完善区域布局、优化功能布局、加强条件建设。
调优人才队伍壮大专职研究队伍、加大青年人才比例、强化高端人才培养。
调活协同创新 加强科技联合攻关、谋划都市农业专项、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4、都市农业六大关注
包括都市农业资源利用与绿色生产、都市农业空间利用与节能集成技术、都市农业生物环境共生与健康、都市农业菜篮子科学布局与安全保障、都市农业功能创意与拓展技术、都市农业发展理论与评价。
1)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习近平在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突出生态绿色导向构建结合城市需求和资源禀赋的大生态治理和绿色农业结构和体系,建立城市群都市圈农业生态环境的区域性系统治理体系,挖掘各地特色,错位竞争,形成绿色农业多功能产业。打造高品质的都市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和价值链,彰显都市农业的绿色魅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创新绿色生产关键技术
农产品区域化流通保障体系及供应链的全过程绿色管控,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分工协同管控构建均衡快捷安全价廉的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
重点突破十大绿色关键技术1. 都市农区土壤的科学治理和修复;2.农业生物质废弃物生物转化绿色利用;3. 基于养分平衡转化利用的都市农业种养模式;4. 农产品产后的绿色加工保鲜与包装关键技术;5.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利用及风险管控关键技术;6. 食物营养及功能食品开发关键技术;7. 后疫情冷鲜食品安全保供及监管体系建设;8.都市农业的空间资源挖掘与绿色利用;9. 都市农业环境-生物共生与健康;10. 都市节能型精准农业与智能化装备。
3) 打造绿色生活产业模式
营造生活品质提升的载体。都市农业为城市居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体验、康养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发展农业接二连三的新兴产业模式,形成大融合产业体系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都市农业融合产业,包括农村休闲、旅游、观光、养老等多层次多功能开发,发挥农村本身具体的生态和资源优势。
5.都市农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七大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理念,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能级;
2)注重制度供给考核,促进政策落实落地规范发展;
3)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开展全产业链建设;
4)对接土地制度改革,保障都市现代农业用地需求;
5)整合优势资源要素,实现都市现代农业多元发展;
6)注重效能督查考核,保障都市现代农业政策落地;
7)借力城市群一体化,加强都市现代农业协同合作。
经过40多年的发展,都市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板块和城乡互动的农业类型。新发展阶段下,更应成为城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性工程。发展具有生产、生态、生活和社会稳定功能的城市群协同下的都市现代农业,是未来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第十一届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
5月23日上午,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第十一届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以下简称科技节)在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隆重开幕。
驻华使馆农业参赞、全国各地的政府机构领导、农业科研院校专家教授、学会协会领导、涉农企业负责人、农业园区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了开幕活动。此次科技节采取现场观看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央视频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北京广播电视台、通州电视台、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网、新浪新闻、一直播、百度等5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截止6月1日,共549.2万人次在线观看了本次科技节系列活动直播。
科技节同期围绕“都市农业”“精准灌溉”“种业发展”“美丽乡村”以及“农产品供应链服务”5个主题举办“云论坛”,还有“云参观”“云展示”“云推介”“大咖话农科”“科普微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统筹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通过“政、产、学、研、推、用”协同发展,展示国际现代农业尖端科技成果,探讨国际农业科技发展新方向、新思路,提升农业科技观光体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码”上了解更多科技节精彩内容
文章来源:本文选自《中外农业概览》2021年第19期总第532期——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第十一届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节专刊,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