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专访汤国辉教授:推动产学研融合基地建设为农业强市建设按下“快进键”

2023-06-06 阅读量: 作者:中农富通

汤国辉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著名的科教兴农与科普推广专家
推动产学研融合基地建设为农业强市建设按下“快进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部署聚焦新使命,各地吹响了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奋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角。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是头等大事。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主要任务,我们要把促进稳产保供和发展现代农业统筹结合,既守住底线、又抬升高线,确保农业本固基强、提质增效。在守好“米袋子”拎稳“菜篮子”的同时,必须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通过完善村庄规划、建设美丽农居等举措,努力把农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建设农业强市,城乡融合发展是重要方向,而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创建适合当地发展的产学研融合基地是农业强市发展中的重要路径。
在农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下,如何建立适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基地,带着这个问题,中农富通《中外农业概览》编辑部采访了南京农业大学汤国辉教授。请他为我们分享,建立产学研基地后,如何以产学研基地为依托,建立产学研等多主体全要素深度融合创新服务的体制,又如何创建主体多元、要素集聚融合的新模式?
在农业强国的发展战略下,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围绕农业强市的建设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汤国辉教授:首先要围绕中央、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前沿性、全局性、全链条,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等新方位,来科学制定县域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一是运用科学与哲学及道学(如中医农业)相结合的理念,因地制宜地规划创建乡村振兴产学研融合基地;二是基地要体现在“高大新实”四个字:即高起点、高水准、高效率、高质量,大视野、大思路、大跨度、大手笔,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实际性、实用性、实效性、实惠性。三是体现在:环保绿色的产业兴旺,文化为魂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中的人才济济,三治合一的组织得力,共赢高效的生活富裕。四是体现在产、学、研、文、旅、养等功能的主体要素相结合或融合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五是体现在立德树人与强农兴农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围绕农业强市战略,产学研基地应该围绕怎样的目标开展建设?
汤国辉教授:产学研融合基地的创建应遵循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要有“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主攻方向,从而形成高质量兴农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使县域农民群众有更多最直接和现实的利益与日益增长的幸福感。

一、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实现区域优化布局和差异化发展,规划建设核心功能区域的产业基地,构建影响产业兴旺的产学研等多主体要素融合与创新服务的体制,依靠人才、科技、土地、资本、文化、品牌、信息等软硬条件资源,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与模式等,服务产业、生产与经营三个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交叉融合。
二、以本源生态为根本,修复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系统与工程相融合的新环境,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建立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村庄。
三、是要以继承优秀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文化为灵魂,做出特色,彰现社会主义乡风文明新气象。
四、以表本兼治相融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有效的高标准。
五、让生态、生产、生活与提升生命质量相融合,实现物质与精神两富有的生活富裕为目标。
围绕以上五个目标,产学研基地创建的路径有哪些?
汤国辉教授:近年来,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在培育新农人、培训农户、加快农业农村创新驱动与推广服务,辐射带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促进知识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与先进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现农民增收与提高技术经营水平及城乡社区共同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成效和积累了经验。这为创建科研院校与地方产学研融合基地创新服务农业强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总的要求,实现农业强市的目标,这就要在城乡融合总路径下,不断探索与完善乡村振兴的产学研等多主体深度融合当地的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使科研院校基地在科学技术的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农业强市的打造、农业人才的培育、高端智库咨询和学术成果交流等方面做出新成绩。
总之,在农业强市的战略思维指导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城乡均等基本公共服务与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等,不仅能为创建城乡融合类的典型项目与产学研等多主体融合平台基地等提供机遇,也为农业强市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职能及其信息、品牌等服务。
产学研融合基地的创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汤国辉教授:要在农业强市的背景下不断探索科研院校与地方深度融合发展基地的创新与服务人才培育与组织建设新机制、新模式与新体系。可由农业或教育或科技部门牵头,提出具体意见和方案,以项目引领,支持科研院校通过基地改造、功能拓展及自建、共建、合作等方式,打造乡村振兴的产学研融合基地,通过创新驱动与服务推进现代农庄、农业园区、农业嘉年华、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建设等。实现以城乡融合为基本特征的美丽宜居的聚人气、添财气、增朝气的现代农业农村。使其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乐园、本地农民的幸福家园,人类的康生养老的胜地,体现出让农民更幸福和城里人更向往的现代化乡村农业的新特征。
在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开展产学研融合基地的遴选。遴选出有特色和一定规模产业的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平台中的主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为载体;特别要在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潜力大的绿色生态产业区域,有一定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带动,围绕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形成人才链-高新技术链与产业链对接;能够产生显著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政治效益与产品品牌的应重点考虑。除此之外,还应加大以下内容的建设:
一、加强地方与基地负责人级别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二、加强科技文化的积淀与成果的创新上的服务,如科技贡献率、高新技术质量与数量、创新和推广服务的路径等。三、在人才团队的建设上,专职团队与兼职相结合。四、注重在产业(企业)规模适度发展。五、加强现代网络信息工程的运用,重视大数据库、物联网、智能化等终端用户运用与建设。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设施完备、装备精良的科技创新条件平台体系、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等方面领先。六、在示范推广运用上,基地示范带动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示范农户年收入大幅递增。开展精准帮扶、与科技人才产业扶贫相结合且成效显著。七、在社会服务功能上,基地要立足于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在产学研文旅养等功能拓展与融合上下功夫。八、在机制模式体系上,形成“试验—示范—推广—育人”相融合的一站式服务“科技(文化)产业联盟+公司(专业合作组织)+用(农)户”机制,形成“教育-科研-推广-帮扶”相融合的模式等。
产学研融合基地案例

广西玉林五彩田园——“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园“
“五彩田园”位于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面积52平方公里,涉及人口3.26万人,于2014年4月开始由中农富通规划建设。“五彩田园”实现了“现代特色农业出彩、新型城镇化出彩、农村综合改革出彩、农村生态环境出彩、农民幸福生活出彩”等“五个出彩”。
“五彩田园”围绕一产、二产、三产,建设了1个小镇、5个核心园、30个特色园核心带动、多点呼应、主辅结合、“一区多园”进行产业规划布局,在5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与拓展区内,建成了农业种植科技示范园、农产品深加工园、农产品物流园、休闲农业观光园、辐射带动园等5个园区,成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标杆。更有隆平高科杂交稻示范基地、岭南农耕文化博览馆、荷之园、石斛龙园、南药园、中华鳖养殖示范基地、东盟土货电商集市、树棉基地、台湾农业园等几十个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的格局。

江苏洋河农业嘉年华——农业+科技+旅游+文化
洋河农业嘉年华位于江苏省洋河新区原六里棚村所在区域,面积约37.8h㎡,由中农富通规划设计,是洋河国家农业公园核心引爆项目。项目以江苏省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结合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和农业多功能性,将创意文化、科技展示、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农、寓教于游。在园区整体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现代农业特点要素的挖掘。
根据项目定位和功能需求,规划了5个功能分区,其中包括科研创新区、嘉年华主场馆区、科技推广区、田园乐活区、综合服务区。其中,科研创新区主要功能为洋河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技术研发创新,便于对外信息交流,服务社会;嘉年华主场馆区承载着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展示的功能;科技推广区主要为露地新优农业品种、技术展示推广。
江苏洋河农业嘉年华场馆全年展示动植物品种达1500余种,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展示200余项,展示栽培模式60余种。通过技术推广、品种展示、教育科普、内容培训等形式,汇聚国内外先进技术,引领农业科技,促进洋河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