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聚力破解难题 强化引领动能——敖汉旗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的做法和体会

2023-09-11 阅读量: 作者:谢玉壮
01、背景考虑
组织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需要把组织振兴作为“先行工程”,但从敖汉旗基层组织建设实际来看,与保障乡村振兴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嘎查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偏大、35周岁以下嘎查村干部仅占23.68%;学历层次低,班子中各类优秀人才仅占26.68%、大专以上学历仅占44.49%,且非全日制第一学历;班子带富能力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50岁以上党员占比58.4%;人才总量不足,仅占人口总数的6.5%;组织建设还没有达到标准,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标准和要求有一定差距。

02、主要做法
敖汉旗坚持问题导向,以统筹谋划作为关键点、以增强组织功能为立足点、以融合共建为助力点、以壮大集体经济为切入点,以乡村治理为突破点、以干部素质提升为发力点、以机制建设为支撑点,建立完整工作闭环,推动解决“七大难题”。
(一)着眼于破解“统筹不够”难题,把采取“三强举措”作为“一兴促四兴”关键点,构建全域一盘棋整体布局。针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重视不足、推进不力、质量不高、引领不强等突出问题,采取纳入书记项目、部长工程、揭榜解题任务抓落实,强领导、强谋划、强部署,提升工作质效。
作为“书记项目”强领导。坚持高位推动,将“一兴促四兴”示范创建作为“书记项目”,成立由旗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1个综合协调组和5个专项组“1+5”工作专班,形成“旗委书记牵头、工作专班推进、乡村联合实施、一抓到底落实”的工作体系。
实施“部长工程”强谋划。组织部长带头提思路、想办法、作指导、破难题,逐示范乡镇、示范嘎查村推动落实。善借他山之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实践看、网上学等方式,邀请一批专家授课、组织一支队伍赴浙江和北京等地外出考察学习、组建一个专班对16个乡镇开展实地调研、依托一个“雨课堂”线上平台学习经验,研究“一兴促四兴”方法路径,以一体化思路理清创建方向。
纳入“揭榜解题”强部署。聚焦问题靶向发力,把示范创建纳入“揭榜解题”18个项目中,坚持真揭真解、严督严考、抓特抓新、重质重效、实评实奖“五个统筹”不动摇,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以难题破解推动“一兴促四兴”落实落细落地。
(二)着眼于破解“功能不强”难题,把实施“三大工程”作为“一兴促四兴”立足点,激活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聚焦党委履行职责“虚化”、党支部作用发挥“弱化”、政治功能“淡化”、队伍建设“软化”、工作基础“薄弱化”等问题,从乡镇、嘎查村、旗直机关党组织三个层面实施三大工程,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实施“5777”工程,增强乡级党委组织功能。全面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实施好强基固本7大行动、高标准建设好7个中心、推行“党建+”7种特色发展模式,建立领导有力、运转有序、功能完善的乡级组织振兴制度机制,发挥乡镇党委“前沿作战部”在乡村振兴中承上启下关键作用,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提高选人标准,推行“三看九是否”年轻干部选拔积分制度,通过“3+3+3”分值量化模式动态排序,老中青梯次配备优化党委班子结构,不断提升乡镇党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执政能力和整体合力。
实施“三五三三”工程,增强村级班子组织功能。全面提升党组织带头人、党员、网格员“三支队伍”,实施组织功能提升、融合党建规范提质、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党建带群建社建提升“五项工程”,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强化制度、人才、资金“三项保障”,打造组织振兴示范嘎查村18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筑牢村级党组织“一线先锋队”,激活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实施“五型机关”工程,增强旗直机关组织功能。着眼建设模范政治机关,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创建主题实践活动,提升34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机关党建整体水平,着力解决机关党建与乡村振兴中心工作“两张皮”问题,实现抓党建与抓业务促振兴的有机融合。坚持以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为切入点,全旗110个旗直机关党组织和2500余名在职党员深入到嘎查村“双报到”,广泛开展“十个一”和“六个一”结对帮扶、联学联建等活动,解决各类民生服务事项2800余件,以优良机关作风助推乡村振兴实施。
(三)着眼于破解“力量不齐”难题,把组建“三个共同体”作为“一兴促四兴”助力点,融合共建汇聚强大合力。面对“新任乡镇组织委员想干不会干、旗直机关党务工作者会干不想干”的现实,面对北京市丰富的党建优势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现实,整合内部外部各类资源和要素组建三个共同体,形成工作合力。
组建“京蒙‘两地三方’党建共同体”借外力。实施“三方联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由北京市海淀区10个镇(街道)与敖汉旗18个乡镇联合形成18个党建联合体,中直机关12个局与敖汉旗12个村联合形成12个党建联合体,采取组织共融、活动共联、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四共”举措,实现跨区域统筹协调、跨层级整合资源、跨行业凝聚力量。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组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聚动能。坚持互补互促、因需而联,全旗吸纳党组织224个、龙头企业22个、经济合作组织69个、社会化服务组织378个,组建16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推动“党建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两体共融。聚焦“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目标,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服务链”“富民链”为抓手,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在50个示范嘎查村实施肉牛、肉羊、肉鸭等产业类项目53个,建设养殖小区112个,实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党建融合。
组建“组工干部共同体”强内力。着眼于整合组工资源、集聚党建力量、促进优势互补,坚持“一乡一员、一机关一员”,组建“同心圆”组织委员、模范机关创建党务工作者2个共同体,坚持“五联五共”“六共”机制,破解“一兴促四兴”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难点问题。坚持“互学互鉴互帮互促”原则,制定共同体章程2个,设立“榜样共引党小组”3个,通过建议—提议—评议—商议—决议“五议”工作流程,解决示范创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等20余个难点问题,为“一兴促四兴”汇聚集体智慧。
(四)着眼于破解“资金不足”难题,把坚持“点线面结合发展方式”作为“一兴促四兴”切入点,实现集体经济强筋壮骨。为了改变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收入薄弱、持续性弱、造血功能不强的现状,实现“有钱干事”,坚持“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集体经济全面提质、全面过硬。
强化村级领办合作社抓“点”发展。聚焦集体穷、支部弱、群众散等问题,采取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改造一批、培育一批“四个一批”的方式,分类分批推进党组织领办小米、肉牛、设施农业3个主导产业和多个优势特色产业“3+N”类型合作社,建立“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在全旗225个嘎查村多点开花领办合作社,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与中国乡建院合作,在全旗4个试点村推行党建引领“三位一体”合作社,构建“一社 N部”体系,加强“三变”改革进行流转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形成种、产、销一体化链条,激活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优化乡级多元模式连“线”发展。建立“三资”台账查清“三资”存量,推行融合发展、产业带动、飞地发展等“强村富民”12种模式,采用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干群联建“四联共建”激活集体经济活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多线并行的乡级集体经济发展体系。坚持连乡成线,综合考虑各乡镇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营传统等情况,结合全旗“三线一域”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沿国省道111线、305线、省道210线和叫来河流域打造16个集体经济示范乡镇和50个示范村,形成壮大集体经济4条示范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旗级政策倾斜成“面”发展。实施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构建“突出一个核心、构建多元发展模式、健全四项机制、强化三个保障”集体经济发展格局,为实现集体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坚持区域协作、部门协调、政策引导,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纳入旗域经济总体发展布局,重点同乡村振兴局整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打捆使用。按照“统筹安排、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拓面延伸”方式,打包下沉政策、项目、资金,对每个嘎查村平均投放300万元。2021年、2022年已分别完成54个、71个嘎查村,计划2023年再完成70个、2024年再完成30个嘎查村,整合资金、整体扶持,用3年时间实现全旗225个嘎查村全覆盖,确保每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年均稳定增收达15万元以上。
(五)着眼于破解“治理不优”难题,把打造“乡村治理示范旗”作为“一兴促四兴”突破点,建设和谐有序善治乡村。紧盯乡村治理碎片化问题突出、信息化建设滞后、治理方式单一、村民参与积极性低问题,坚持党建为纲、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充分调动各层级各领域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群众安居、社会和谐。
推进“三级联动”,构建治理体系。抓住自治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旗创建契机,重点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区、26个嘎查村打造乡村治理示范点,着力构建旗委推动、党委带动、村级党组织班子行动的“三级”联动乡村治理模式。坚持党建多维联动,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深化“党员分类积分争星晋级”管理办法,充实18个组织振兴示范嘎查村“一村八名”类型人才144名,推动“最强党支部”占比达到40.46%,实现“党建强、治理优、服务好”的乡村治理格局。
实施“四化共治”,健全治理方式。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做实做细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赋能信息化、治理联动化“四化”治理载体,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争取自治区扶持示范旗500万项目,抽调了电信、发改等10余名数字专业人员,成立了敖汉旗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工作专班,谋划《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建设项目建议书》,筹划“一平台三系统”模式,搭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敖网通”平台,有效提升了网格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提升“三治融合”,激发治理效能。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推广萨力巴乡“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经验,推行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党建+三治融合”模式,发挥“1+1+1>3”的治理效能。健全完善“一约四会”,完善村规民约225个,让乡村治理、村民自治有章可循;深入开展法律志愿服务“1155”工程,培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244人,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打造教育基地、“民宿馆”“村史馆”“文化展室”12处,开展先进典型群体、家规家训家风、榜样在身边、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五个一批”活动,加强人居环境整治,营造人人向善的良好乡村氛围。
(六)着眼于破解“本领不高”难题,把搭建“一讲堂、三中心、四基地”作为“一兴促四兴”发力点,蓄力赋能干部素质提升。为了克服党员干部“本领恐慌”,解决人才外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等问题,搭建培训平台、拓宽培训主体,全方位增强各级班子整体功能,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履职能力、应对风险挑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育强乡村振兴“生力军”。
创设1个乡村振兴大讲堂。坚持整合旗内旗外、线上线下各类培训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敖汉干教学习平台、基层党建直通车、党群连心桥等“一中心三平台”,认真讲好政策理论、五大振兴、履职能力、廉政教育“四堂好课”,改“漫灌式”普惠培训为“滴灌式”精准培训,促进干部思维创新、知识更新、能力翻新。开通高端师资、领导干部、部门骨干、基层一线干部“四方师资”渠道,灵活采取同步课堂、定制培训、案例研讨、远程教学“四种方式”,举办主体班次7个、培训1392人次,开展网络培训6期、覆盖8250人次,补齐乡村振兴骨干队伍创新意识不强、工作动力不足、专业程度不高、整体素质不优的短板。
建设3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深入实施“敖汉旗1+3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在旗域南部、中部、北部建立3个“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以社会组织形式运行,同步成立党支部,着力破解嘎查村年轻党员发展难、后备干部培育难、致富能人培养难等突出问题。采取“535”工作法,落实“党性教育、适岗锻炼、技能实训、政策激励”4项措施,人才入库1506名,培育嘎查村后备干部263人,发展党员16名,培育产业带头人306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打造4个“党校+”教学基地。整合旗乡村三级资源,以旗委党校牵头、乡镇党委辅助、嘎查村提供场所的方式组建4个“党校+”乡村教学基地,旗委党校选派优质教师挂联乡镇党校,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专职教师结对指导,确保每个月至少下乡服务1次。开展“党校+红色教育、党校+实践学习、党校+新媒体、党校+乡村振兴”4个教育培训活动,使乡镇党校成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乡村振兴的教学阵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群众。
(七)着眼于破解“保障不力”难题,把建立“三项机制”作为“一兴促四兴”支撑点,全力确保工作有效落实。为了避免政策把握不精准、工作落实有偏差、方法创新不灵活、典型培树不到位、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现象,健全完善三项制度机制,保障指导到位、责任到人、落实到底。
建立结对帮联机制。建立组织部包片机制,在全旗划分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四个片区”,成立指挥部,由副部长分别任四个片区指挥长,制定挂图作战、会议推进、督查指导“三项机制”,保障示范乡村建设按时保质推进。建立党建指导员帮扶机制,精心选派组织部18名业务骨干作为党建指导员与18个乡镇苏木街道进行结对帮扶,开展“百日下乡大抓基层”专项行动,协助示范乡村创建定思路、谋特色、树典型、创品牌,在“硬设施改善,软服务提升”上出谋划策110余次,帮助总结提炼“一乡一示范、一村一特色”工作法36个。
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开展党组织乡村振兴“比武争星”活动,采取“台下比实绩+台上晒成绩”的方式,通过“一线争星比武”“擂台晒绩比武”两个环节,全旗层面评选出综合竞赛优胜嘎查村10个、单项优胜嘎查村10个、“担当作为好支书”10名。建立健全奖优罚劣的长效机制,对示范村创建排名靠前的乡镇和村在政治、物质、精神三方面进行激励,先后共有4名示范村党组织书记考录事业编公务员,对乡村振兴综合示范村倾斜项目30个、组织振兴示范村奖补18万元、“比武争星”综合优胜村10万元,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建立考核验收机制。严把验收关,通过对照标准“争星”、严格程序“评星”、联合考评“验星”、总结排名“奖星”、寻找差距“补星”,按照“嘎查村党组织自评、乡镇苏木党委推荐、组织委员共同体评选、部务会议研究确定、评选结果公示”的“五步走”评定程序,验收一类示范村5个、二类5个、三类8个。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构建日常考核+拉练考核+认定考核+年末考核“四位一体”考核体系,组织100余人进行拉练考核,实行创建工作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晋级晋升挂钩的“三个挂钩”机制,起到以考促干、以考提质的效果。

03、几点体会
(一)抓“一兴促四兴”,必须做到“有人干事”,不仅要明确“谁来干”更要保证“能干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只有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紧紧抓住党员和干部“两支队伍”,耕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块“责任田”,才能为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提供坚实人力保障。只有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为干部量身定制“培训套餐”、坚持“授之以渔”,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才能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的同时也能保障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每一个政策的落地。
(二)抓“一兴促四兴”,必须做到“有谋成事”,不仅要解决“组织强”更要保证“能引领”。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个强有力的党组织。只有“党建先行”“组织先行”,夯实党建基础、建强村级班子、健全组织体系,增强乡村两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只有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四大振兴”的引领作用,才能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三)抓“一兴促四兴”,必须做到“有钱办事”,不仅要明确“钱来源”更要保证“能持续”。村里有钱好办事,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到党在农村牧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只有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头号工程”,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才能推动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双提升”、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加”。只有用好上级政策的同时,在党组织引领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强筋壮骨工程,从“输血帮扶”向“造血自生”转变,才能激活集体经济持久发展“动力引擎”,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四)抓“一兴促四兴”,必须做到“有章理事”,不仅要明确“有机制”更要保证“能管用”。乡村组织建设离不开管人管事管物的有效制度。只有建立健全指导联动、结对帮联、激励奖惩、督促检查、考核验收等一整套科学管用、系统规范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章法、有标准、有依据。只有机制符合自身实际,可行性强、便于操作,发挥出催化剂和生长剂作用,才能用职责明确任务、用制度约束行为、用保障激发激情,持续推动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常态化和长效化。
本文来源第十三届县域会乡村案例征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作者:谢玉壮/敖汉旗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