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解码新质生产力:各省如何破局新时代?

2024-03-08 阅读量: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经济新常态出现的生产力新质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培育竞争新优势,是破解社会经济发展难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一、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阵地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主要“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劳动者,即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劳动对象,新材料、新物质和数据资源等成为关键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工具,传统劳动工具实现数智化升级,促进生产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四是新型基础设施,要围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完善新型基础设施。
二、各地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同路径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纷纷提出破题之法
安徽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
北京市: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上海市: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深圳市、江苏省: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湖北、甘肃、黑龙江、辽宁、陕西等省:聚焦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浙江省:“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广东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湖南省:“四轨一体”发展设想,将为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创新应用提供宝贵场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福建省: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宁德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
河北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抢占未来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努力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山东省:在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三个方向,围绕冶金、化工、轻工、建材、机械、纺织服装、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装备、商业航天、低空经、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发力。
重庆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川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高水平、大力度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
三、解码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
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强化产业支撑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着力重点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个方面:
(一)依据本地资源禀赋选择产业发展赛道,打造差异化地区竞争优势
一是依据本地资源禀赋选择先导产业,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趋势,将数字化、绿色化作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
(二)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一是要密切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动态。要以前瞻性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硬科技赋能现代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蓄力。二是要面向通用人工智能、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重点方向,发掘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三是要坚持企业主体的创新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谋划和布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打造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高低,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形成。四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的创新活力。
(三)举全国之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一是要加大基础研究领域投入,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全面提升包括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在内的产业能力,大力提升底层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供给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二是优化科技资源配合,构建由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效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对那些面临国外打压和封杀的产品及所在产业链,既要增强自身产业在各产业链上的供给和配套能力,还要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产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四)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生产和制造边界,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行业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二是畅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循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探索构建“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三是要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针对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补链强链。
(五)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
一是深化人才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针对前沿技术领域的稀缺人才,探索建立差异化、长周期、多元化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二是要深化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通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创新的“接口”。三是要利用技术对传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六)充分释放高端人才、科研扶持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潜力
一是创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创业通道。二是探索科研经费放管结合,在经费使用方面给予科研团队充分自主权。三是创新产学研融合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四是灵活调整基础研究资金扶持方式和筹集方式,培育基础研究高地。
(七)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完善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
促进资本等关键生产要素更充分的流动,形成各种政策以及政产学研用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合力,激发市场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和投资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一是明确新基建重点任务,强化相关资金支持。二是明确数据交易市场新型基础设施重要地位,加快探索数据要素流动、应用市场机制。三是打造契合科创规律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服务生态,优化营商环境。
(八)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一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基础研究领域,未来产业相关的前沿和重大技术创新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充分发挥政府在动员、组织和协调全社会力量方面的优势;而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方面,需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是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妨碍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壁垒,支持民营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盟和创新联合体,营造公平竞争、容错宽松、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三是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领域改革,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来源:本文根据网络内容及笔者观点整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