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国际合作

新闻资讯

气候计算机中温度策略——实现更流畅更连续的设定

2021-10-18 阅读量: 作者:荷中商务促进公司
在上一节的推送中,提到过如果在设置气候计算机中,在考虑温度策略时,能够考虑两个指标需要被纳入考量范围中:

光照强度(light intensity),单位为 Watt/m2,每平方米的瓦数;
光照积累量(light sum),单位为 Joule/cm2,每平方厘米的焦耳数。

也提到了这两个指标的影响范围为何对一个合理的温度策略扮演者重要角色。

综合考虑实地的光照条件,实现温室的温度环境更优化、更有连续性是每个种植户都在不断摸索探索的课题。

在上一篇推送中,提到了如何设置合理的影响因子作用的区间范围,此篇推送会更深入涉及到种植户在设置温度策略时,应该考虑到的几个方面、操作的关键点以及理想的更流畅更优化的温度策略。

温室种植中最基本的温度策略就是白天温度相对高,夜晚温度会控制得更低。这一点对于绿色植物生理和其他基本特性来说,可谓是大多数条件下都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具体的数值和波动范围,还要根据许多细节因素(例如作物类型、品种、温室基本情况、当地位置和气候等)来进行讨论,但总体上来说温室温度的把控基本都是实现这样的一个24h与温度策略曲线波动:


诚然,不难发现,这样的曲线太过单一死板,缺少一定程度的过渡(从夜间的相对低温到日间的高温,反之同理),那么要如何实现更好的曲线设计呢?

增加更合理的影响因子设置。
不仅仅是上篇推送涉及到的影响因子本身的区间设置,还包括影响因子作用的具体温度变化,什么时候影响因子发挥作用等等都是这个课题的关键。

举例看看,下图的温度曲线是不是更为流畅,不会让温度发生短时间得剧烈起伏呢?


几点讨论思路:

1. 从夜晚相对低温进入白天相对高温的情况(即清晨到上午),是否可以设置更宽的影响区间或跟随当地日出后光照变化规律,使早期温度爬升期更加平缓,避免当辐射达到一定量时发生大的“跳跃”。

2. 从白天温度相对较高的情况进入傍晚/夜间温度更低的情况(即下午后半段或傍晚),如何实现更平缓更稳定的设定是区分是否当天是一个晴天的关键。如上图,如果是一个天晴、光照强的一天,在下午时刻(例如3-4点,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讨论)对光照加入额外影响设置(加上光照强度或辐射积累量),就能让高温期得以延长从而与实际光照实现呼应。

3. 将基础的温度设定线降低到合理值,以实现基本温度线的差值从而从温度设置中能区分出是否是阴天的设置。如果当天是阴天,意味着光照有限,在温室中也就意味着可能当天整体都不需要太多余的加温设置。如果种植户可以根据天气预报、自身经验或历史数据等可以预料到未来一段时间阴天的概率大,就可以在设置基础温度线时就把这个点考虑进去,从而帮助植物在阴天和晴天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

以上三点思路是种植户们可以作为一定程度的参照的,但是也还是需要最后强调一点,同时也是本系列文章一直说明的: 

相较于绝对严苛的数值和设定,真正理解荷兰温室种植和种植户们操作习惯、经验和原理后,再基于中国种植户们的自身情况、温室具体情况和作物栽培情况等当地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更为关键,也是真正将荷兰经验内化的重点。

如果您也对本系列文章或话题感兴趣,请关注本系列文章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