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精品案例精品案例

精品案例

产业策划 | 和田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25-01-07 阅读量:
规划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和田推动农业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化的重要转售,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之策,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至关重要。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内容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系统谋划推进和田特色农业产恶意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和田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巩固拓展产业发展成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特编制《和田地区“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本规划立足于和田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以特色水果、特色中药材、特色经济作物、特色畜禽、设施蔬菜、特色水产产业为重点,提出了和田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具体措施(本规划不包含粮食、大田蔬菜、核桃、红枣及规模化畜禽产业)。


发展策略
加强与和田地区粮食、大田蔬菜、核桃、红枣及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有机融合,聚焦和田特色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向特色农业产业集聚,以葡萄、杏、肉苁蓉、玫瑰、和田羊、设施蔬菜、水产养殖七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平台搭建、龙头培引、项目建设、模式创新等措施,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优品种,彰显特色;提品质,生产精品;打品牌,提升效益;育主体,引领示范四大发展策略,推动和田特色农业产业向“绿色、优质、高效”的高质量方向发展。

产业体系构建
以优化特色农业产业机构和布局为目标,综合考虑产品品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未来市场前景、综合经济效益等因素,从特色水果、中药材、经济作物、畜禽产业中筛选皮套、杏、肉苁蓉、玫瑰、和田羊作为重点产业,并充分发挥和田地区发展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的资源优势,以设施蔬菜和生态健康绿色水产养殖为重点,组成和田特色农业产业的7大重点产业。坚持集聚资源、重点突破、统筹布局、协同推进原则,带动其他特色农业产业有序发展,构建“7+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和田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升级。

产业布局
昆仑山北坡草原,协同畜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壮大以和田羊为代表的特色畜禽产业。中部低山带的农牧结合区中的高海拔山区重点发展以杏为代表的特色水果产业和其它特色畜禽产业,而低海拔地区重点发展葡萄等其他特色水果、万寿菊和色素辣椒等经济作物以及平原型特色畜禽养殖。北部沙漠区重点发展壮大肉苁蓉和玫瑰产业。以“和洛墨”区域四县市为重点,先行先试发展设施蔬菜。以水资源丰富的墨玉县、于田县、和田县和民丰县为重点,发展生态健康绿色水产养殖业。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建成一批特色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区,筛选支持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示范社,特色农业产业标准化种养水平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引培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拳头特色农产品,初步构建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效益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发展更有活力;建设一批科技培训示范基地,组建一支科技服务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民,形成多种利益联结典型模式,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增收效果不断加强。

到 2030 年,以葡萄、杏、肉苁蓉、玫瑰、和田羊、设施蔬菜、生态健康绿色水产养殖为重点,引领带动其他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7+N”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规模基本稳定,基本实现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显著提升,中高端产品不断丰富,精深加工产品体系更加完善,特色农产品副产物加工利用水平提高,供应链体系运作机制成熟,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品牌溢价能力增加,产业联农带农效果更加显著。

到 2035 年,和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更加丰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市场认可度更高,7 大重点产业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助力和田地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项目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