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公司新闻

新闻资讯

杜志雄:以城乡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12-21 阅读量: 来源:第十二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 作者:杜志雄
2022年12月9日,第十二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以下简称“县域会”)线上顺利召开。会议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为主题,集聚了国内外研究农业发展的顶级、权威专家,多个平台线上同步直播,观看人次总量达127.6w人次。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会长、研究员 杜志雄 ,以《城乡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提出从城乡融合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手发展县域经济的建议。

讨论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要在城乡融合的理念下来进行。

第一,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的根本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三农”工作》的书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华繁荣的农村,要推动城乡融合见实效,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要加快形成工农互助、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来推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的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又更加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二十大报告是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再一次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二十大报告也再一次强调了,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并将它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列为两大推进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两大重要战略支柱。这两大战略的结合点,在于城乡融合发展,这两大战略推进思路怎么样?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等,都将直接决定我国城乡关系的走向。由此可以看出,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县域空间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现实的场景

城乡融合不是一个抽象的融合,要在一个具体的、现实可操作的空间上才能够融合。这个空间就是县域,要在县域空间上来探讨城乡融合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问题。当然融合的内容和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产业的城乡融合发展是其中的一个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实施和推进的过程当中,县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单元。根据民政部2021年5月发布的《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和全国行政区划调整的情况,截止到2021年4月,我国县级行政区共有1870个,县域GDP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由330705.4亿元增加至381153.8亿元。县域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3以上,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40.6%、30.3%、24.7%和4.4%。县域的财政实力也在不断增强。2016年到2019年,我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2116.5亿元增加至24602.5亿元,对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贡献率保持在12%-14%。按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县域财政实力最为雄厚。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3.6%、30.1%、21.8%和4.4%。可见,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从县域融合发展视角来进行谋划和推动,县域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上的地位和作用都将不断增强。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县域经济衔接农村与城市,是实现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县域范围内的零售商品总额已经占到全国比重的50%以上,且人口规模巨大。有统计表明,在县域居住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近7成。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来看,县城上联城市,下接乡村,是构建城乡经济共同体的重要环节。从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多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处在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需要以县域经济的发展来支撑和推动的。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持续关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并相继出台了很多有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与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及2021和2022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论述。相关的促进县域发展的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政策的合力也在加速形成。2021年可能是在中国历史上,或者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再次对县域经济发展予以高度重视重视的一个重要年份。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重要政策措施、战略安排都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里边有提到,比如,以县域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要把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放在县城,要把县城建设成为县域综合服务中心等。文件指出“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壮大县域经济,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小城镇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县城。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更加重视县城和建制镇的作用,加强县城和建制镇建设,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中国整体城市化战略和道路的一次重新优化。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一直是强调两条腿走路,大中小城市结合的战略的。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城市化发展实际上是以大城市为主,强调城市群都市圈,忽略了县城以及建制镇的建设,由此导致经济的虹吸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是繁荣的城市,一方面是落后的乡村。

第三,要通过城乡融合来破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些难题

在当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面向县域的乡村服务体系,包括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是不完善的,县域还难以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难以发挥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导致县城与乡村连接不够紧密。一个以促进县域居民共同富裕为导向的县域产业体系尚不健全。

2)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农民被排除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项目之外,县域的产业发展也好,产业链的打造也好,农民获利难,县域产业的共同富裕特征不是很明显。

3)县域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主体规模、技术水平等都还比较落后和欠缺。由此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还比较薄弱,缺少具有招牌型和硬实力的拳头产品和市场领导力强的品牌。

4)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格局还远没有形成。所谓城乡要素主要是指的人、地、钱,现在主要还是处在乡村被虹吸到城市的状况,这种状况在扭转,但是扭转仍然还在进程当中,扭转的成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当然,想在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真正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格局,这个格局扭转,才会真正的见实效。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质量资源有效利用方面,都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导致县域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回流劳动力的承载空间和吸纳手段还是有限的。县域经济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发育发展还不充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劳动力回流是有规模的现象。对于这部分人,如何将其变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要通过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来赋能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全方位的融合,它不仅仅是经济和产业。今天重点讨论的是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涉及交通设施,包括公共服务治理等。要解决上述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难题,需要有新思路新作为。

从总体上来看,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遵从大国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着力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实现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当中,县域经济要将满足当地人口美好生活需要和对高品质幸福生活追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对县域城镇和乡村空间进行适当规划和调整的基础上,依据人口和城镇分布来进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手段和措施来看,要在城乡融合、产城同体等一些基本原则和取向上来发力,要通过这些方面的发力来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要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分化趋势,打破固有的县域产业结构,推进乡村产业实际适度发展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县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要在合理布局乡镇区域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的基础上,对接引入城市优质的服务资源。通过整合优化各类服务资源,构建和完善县域综合服务体系,不断的提升县域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当然,这个地方服务是强调经济和产业的服务,不是一般意义上其他方面的服务;

3)要统筹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向乡村延伸覆盖,探索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多元化的运营机制,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这不是从设施和服务本身来讲,而是从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要素视角来讲;

4)要不断的优化投资环境,制定适宜的政策来推动要素向县域经济去富集,包括本县级的人才回流。要注意发挥城归,也就是流转出去的劳动力回来以后,怎么发挥他们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方面的正向引领作用;

5)要引导不同类型的产业组织公平竞争、优势互补,真正能够发挥产业组织对产业的协调作用。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包括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过程中,总是出现大量的产品过剩,这里面当然是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的。但是,可能缺乏一个有效的产业组织来规划预测产品的数量,来合理的布局产业的规模,这是非常重要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有些产品多了,它价格就低了,如果有产业组织发挥作用,尽量减少产量,通过减少产量保持价格,总的收益水平增长还是高的。

6)要强化县域产业发展的底线思维,县域经济和县域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保证粮食安全底线为前提。


要高度重视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当中的功能作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的多元化、综合化和融合化。尤其要重视创意农业发展的无限潜力,创意农业能够把农业变成诗和远方。创意农业是以动物、植物以及动植物生产为核心,来生产蛋白质和能量的农业。但是,创意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它是加入了现代化的发展新要素,包括数据、信息、艺术、文化等。经营新理念,如专业化生产,提升效率、融合化,经营增加效益。生产新手段,包括智能农机、电商平台,第三方物流等,电商是新农具,是生产新手段。管理新方法,包括远程的监控系统,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来解决适量投入、降低成本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可能还在部分的解决委托代理当中的劳动监督难题,所谓的智能创意农业是具有新要素、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的农业,要发挥它的作用。

第五,县域经济、县域产业发展要重视党建的引领,要重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

集体经济发展首先要明确的是,它不能被搞成干部经济;其次,要明确集体经济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发展集体经济,为什么?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公共服务水平,比如说有了集体经济的经营收益,可以解决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还可以用集体经济收益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新农合新农保的筹资水平上提升保障水平。第三是要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程序公正的问题。无论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式多么合理,它的用途多么正当,都要经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共同决定,这个可能要作为前提。这样的程序公正可能是经济能够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原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委托农村发展研究所来具体管理,学会的服务宗旨是通过搭建县市乡镇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和挖掘各地区、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我国县市乡镇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进步。2021年底,促进会根据民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门的要求,完成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脱钩,向完全的社会组织转型,目前转型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尽管组织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促进会的宗旨不会变,服务县镇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工作主战场的工作目标也不会改变。目前正在开展学会的换届工作,非常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能够支持和加入促进会,共襄中国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业。

来源:本文根据第十二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发言嘉宾内容整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回放!

了解更多第十二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