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指出要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工作主线和“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统筹抓研究做分析、抓规划拟对策、抓统筹建机制、抓示范做专项,求真务实全面提升发展规划工作水平,为农业农村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农业强国建设。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的启动年。我们将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着眼到2030年,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形成一批前瞻性、实用性研究成果,谋划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快规划编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农业强县。落实重点任务。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让城乡居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
强化分析研判,提升决策参谋水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处在深刻转型之中,农业农村外部形势复杂多变,迫切需要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对策性分析调研,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聚焦重点定期分析。紧盯热点及时分析。突出亮点强化宣传。
强化统筹协调,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健全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部门配合,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落细各项任务。强化考核,压紧压实责任。创建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指导各地创建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分区域分类型探索创建路径,加强宣传推介,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提升。
强化分类指导,促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各类主体支持,使脱贫地区形成一批帮扶产业。这些帮扶产业种类多、数量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分门别类、因地因村因业因企具体指导。支持市场前景广、链条较完备的帮扶产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进产销精准衔接,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促进融合发展。支持资源有支撑、发展有基础的帮扶产业,加快补上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升级田头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促进加工增值。及时调整发展难以为继的帮扶产业,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立足实际规划发展新产业。
突出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低碳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推广绿色技术促进小循环。推进种养结合促进中循环。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大循环。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探索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主导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突出平台建设,打造农业现代化标杆。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中,先后打造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初步形成以园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格局。下一步要以平台载体建设引领政策落实落地,打造试点示范金字招牌。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聚焦粮油糖胶、肉蛋奶、种业、设施农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和行业,以推进产业集聚为重点,高质量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各地建设一批省级、市县级产业园,形成强园带动强县、强县服务强国的良好格局。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围绕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分区分类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点上突破、面上提升的梯次推进格局。
中农富通深耕农业农村规划,助力乡村振兴丨案例推荐
山西省文水县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项目
西城村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西城乡,位于县境东北处,距离文水县城约12公里。项目以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目标为导向,以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生活污水垃圾有效治理、数字乡村建设广泛应用为重点,以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为主要内容,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集体经济、垃圾污水处置、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改进乡村治理等多方面打造亮点示范引领。分为高效农业种养区、有机旱作示范区、产业融合示范区、田园乡村宜居区、滨水生态休闲带五大区域,含27个示范点,构建了“一环、两带、两核、五区”的空间结构总体框架。
总平面布局图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方案
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平原示范区”)位于新乡市域最南部,与省会郑州依河相望,三桥相连,居郑州、新乡、焦作三市交汇中心和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圈层,是郑州大都市区新兴卫星城市和郑新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在中原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种业振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叠加影响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平原示范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为“现代种业引领的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实现路径是:立足科研创新、区位交通、地理气候、人才政策等独特优势,集聚全省现代种业相关的科研资源,吸引全国种业行业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等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成创新科研中心或企业总部,形成集聚效应,走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以现代种业与数字经济、高端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高新技术等先进要素,构建集生物科研育种、农业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服务业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全产业链条,带动现代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在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使企业成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转化的主体,政研企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构成支撑平原示范区现代农业高水平发展的“金三角”。构建现代农业“1+N”复合产业体系,“1”为现代种业,“N”为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农业生产性服务、休闲旅游等衍生产业。
平原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作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将在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带动平原示范区在203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区农村、农民逐步实现现代化。
平原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总体布局图
凌云县2023年村庄规划编制项目
凌云县位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2023年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共涉及66个村庄,主要分布于县域东西两侧高地。基于对凌云县村庄发展条件的综合调研与分析,在充分听取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规划立足凌云县村庄发展总体愿景,坚持县域一盘棋,从县域统筹、镇村联动、底线管控、生态优先、分类施策和精准发力等方面,谋划凌云县村庄规划编制总体思路,围绕“八个统筹、一个明确”,对各村庄发展目标、空间管控、用地布局、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村域产业发展、各自然屯规划、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套、近期建设项目等进行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塑造各村庄的特色和品牌,“点—线—面”相结合,通过典型示范、联创发展、产村融合、村民参与等发展模式,确保凌云县村庄规划有序推进、精准落地,以“千万工程”示范村为带动推进乡村振兴全域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凌云新画卷。
凌云县位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2023年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共涉及66个村庄,主要分布于县域东西两侧高地。基于对凌云县村庄发展条件的综合调研与分析,在充分听取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规划立足凌云县村庄发展总体愿景,坚持县域一盘棋,从县域统筹、镇村联动、底线管控、生态优先、分类施策和精准发力等方面,谋划凌云县村庄规划编制总体思路,围绕“八个统筹、一个明确”,对各村庄发展目标、空间管控、用地布局、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村域产业发展、各自然屯规划、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套、近期建设项目等进行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塑造各村庄的特色和品牌,“点—线—面”相结合,通过典型示范、联创发展、产村融合、村民参与等发展模式,确保凌云县村庄规划有序推进、精准落地,以“千万工程”示范村为带动推进乡村振兴全域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凌云新画卷。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24年第5期,部分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