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因地制宜谋发展丨“康养+”赋能乡村“新蝶变”

2024-04-09 阅读量:
太行山水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深厚浓郁,是避暑、康养的文化旅游胜地。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南鹤壁市最北部的鹤山区,宛如镶嵌在太行山脉一颗极为璀璨的明珠,诠释了大自然的恩赐和人文的瑰宝。
近年来,鹤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发展理念,依托资源禀赋,将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力推进,打造一批休闲度假、康养疗养、避暑度夏、药膳理疗、养身养心的康养特色村,鹤山区实现了“煤城”到“绿城”的华丽转身。

找到“金钥匙”,劣势变优势

因地制宜“谋”发展思路
鹤山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美景、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本着“享乐之旅、流连忘返、一线串联”的发展理念,规划了“一山两带”的发展格局。“一山”旨在打造西部太行山乡村旅游和度假胜地;“两带”旨在打造蜀汉文化“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示范带和太行“北斗七星”康养旅游示范带,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健康养生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鹤山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因势而为“筹”发展要素
鹤山区顺应时势,充分利用外部力量,致力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借“三变”改革之机,“筹”发展要素。强化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高效转换,以“多方参与、共享收益”的模式,吸纳村集体、村干部和农户等投入资金、土地,推动“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村集体+业户”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健康发展。
借太行山旅游发展之势,“筹”发展要素。坚持“主体地位”,把西部太行山区的北斗七星传统古村落、西顶林安汤边工委、施家沟李家大院、康养民宿产业集群等各种资源串联起来,打造出“探寻古韵乡愁、践行红色足迹、体验美宿旅居、品尝乡村美食”的旅行体验路线。

传承保护“迎”良好态势
鹤山区拥有20个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方面,坚持“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的发展策略,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景观。如:王家辿“辿里人家”、东齐村“洹上风情”、西顶村“西顶小镇”、黄庙沟“森林部落”、施家沟“太行驿站”、狐尾沟“休闲农庄”、张家沟“避暑胜地”,这7道魅力十足的景点构造了“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为古村落的振兴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协调推进“推”发展路径
为拉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引擎,鹤山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多元融资、利益联结、共创共享”推进机制,巧妙地利用少量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融入产业发展,逐步构建“政府投资改善基础设施、企业投资集中开发经营、村民分散规范经营”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这不仅为脱贫户拓宽和稳固了增收渠道,也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树立“金品牌”,被动变主动

在产业选育中围绕“特”字做文章
打造“民宿体验”。汲取药王养生文化的精髓,以独特的民宿体验作为消费亮点,精心选育了石门村康养民宿和康养中医馆、张家沟星河妙境和悬崖民宿、西顶村崖壁酒店等一系列高品质项目,致力于打造特色民宿集群,为游客提供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独特旅居选择。
打造“非遗体验”。精心筛选鹤壁窑古瓷烧造技艺项目、四股弦项目、施家沟旱船表演等一批“非遗文化在乡村”的典型项目,开发以非遗为主题的精品村落。鼓励条件成熟的村、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艺术家、策展人,打造一系列多样化的文化空间,如民俗文化街、特色文化展示园区、艺术乡村综合体、创意休闲园、乡村图书馆、乡村会客厅等,营造“鹤山非遗民俗风情体验群”,为访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休闲享受。
打造“红色教育”。以“红色教育”为主题,以红色教育为核心,重点展示第一届鹤壁市委、市政府驻地,西顶村中共林安汤边工作委员会旧址,大吕寨、施家沟等革命旧址,精心选育培育“红色旅游”产品项目,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深刻历史体验,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打造“电商经济”。以电商直播为重要抓手,集中打造了石门村电商直播带货展示厅和张家沟村康天平电商直播间,实现康养农旅产品与鹤山特色旅游相融合,推动鹤山特色康养农旅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品牌打造中围绕“聚”字做文章
在产业投入方面:2023年,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480.58万元,撬动社会、行业和金融投资规模为60165.54万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乡村振兴部门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发展模式,打造精品民宿、研学基地等;教体部门建设健身步道贯穿山顶、林间、谷底;林业部门实施封山育林和山体绿化工程,实现一年四季见花见绿;水利部门“引洹入新”,让区域内新庄河由夏季泄洪沟变成十里画廊;住建部门推进传统古村落保护工程,让古村“旧貌换新颜”;文旅部门开发多处红色研学和寻觅乡愁记忆的心灵家园;财政部门建成一批数字化旅游服务平台,让游客用智慧旅游体验“北斗七星”新生活。

在市场需求中围绕“融”字做文章
首先,以康养旅游为切入点,解决西部山区在生态保护、休闲体验与文化传承之间的隔阂,推动多功能一体化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新一代的沉浸式体验型康养旅游新业态;
其次,提升康养旅游的价值内涵,以“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的旅游理念,精心构建康养旅游网络,通过资金的有效衔接,激发社会资本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集聚优势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西部山区康养旅游等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最后,发挥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拉动作用,以“康养+”为核心,促进康养旅游与农业、教育、服务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实现城乡、区域、产业、要素的全面集成联动,推动网红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的落地生根,达到康养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和价值链的全面提升。

铺就“金光路”,山路变坦途

产业带动成绩斐然
鹤山区五岩山景区、阿斗寨景区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太行山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被评选为省级旅游景区;姬家山乡张家沟村、西顶村获评2023年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姬家山乡张家沟村,获评省级“五星”支部;王家辿村红油香椿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3年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就业收入、产业销售收入、分红收入、就业补贴等方式增加农户收入总值为587万元,群众获得感、满意度逐年增加。

产业品牌出圈蓄力。打造“康养+特色农业”品牌
在西部山区和北部丘陵地区发展共享农业,实施“农耕+旅游+研学”运营模式,建设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等基地,举办采摘、休闲、科普、农耕体验等活动,成功打造“东齐香椿”“西顶小米”“石门辣椒酱”“鹤山红山楂酒”“大吕寨金小米”等品牌,有效提升相关农产品附加值,帮助周边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上。
打造“康养+乡村民宿”品牌。采取“公司+项目+资产+务工+经营”五合一模式,从村集体和村民手中流转土地、租赁房屋进行开发改造,成功打造崖壁酒店、伴山静居等特色民宿,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题、一栋一美景的民宿发展模式,目前已建成民宿500余间。
打造“康养+非遗”品牌。以省级非遗鹤壁窑古瓷烧造技艺、四股弦和施家沟旱船表演等为依托,成立西杨邑村乡村文化合作社、姬家山村乡村文化合作社、施家沟非遗合作社,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民间艺人、业余爱好者通过成员合作、村级合作、区域合作等形式开展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共带动15个村发展康养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文旅收入突破1亿元。

产业联结助农明显
结合实际,鹤山区立足现有资产,创新方式方法,深化利益联结机制,联农带农助农明显。
“土地流转”契约联结。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建成“公司+农户”的契约型利益联结,户年均增收约1200元。
“入股分红”长效联结。探索衔接资金项目“契约”运作模式,引导党支部组建合作社,将脱贫人口纳入社员,整合衔接资金入股公司,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持续型利益联结模式。
“产业带动”共享联结。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盘活农村闲置低效建筑,由村委会牵头与房产权属人签订入股租赁协议,房屋交由村集体经营使用,集中打造农家小院、精品民宿等,所产生租金由村集体和房产权属人按约定比例分成,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基地务工”保障联结。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采摘等工作中优先使用脱贫户、监测对象劳动力;划出部分生产设施设备分包给脱贫户管理,实行“保底工+超产分成”的分配方式,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

中农富通 精品案例

“蜀龙花镜”农业嘉年华,一个文化+旅游+农业的深度融合体

“蜀龙花镜”农业嘉年华是一个结合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个低碳生态为主题,集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培训教育等为一体的农业嘉年华。项目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与阿斗寨景区、飞龙瀑布、金线河大地景观形成一个核心旅游组团,而嘉年华作为核心区的核心起到引爆周边的作用。

蜀龙花镜农业嘉年华项目总面积109.2亩,包含4个主题温室总面积15421.2㎡、3个主体建筑面积4234.3㎡、2个服务性建筑和10个景观节点。

“蜀龙花镜”农业嘉年华项目通过重点开发当地特色苗木产业、杂粮产业和中草药产业,深入挖掘当地非遗文化、药王文化、巴蜀文化,引进各种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立足游客旅游需求,并结合新的健康可持续消费点燃游客消费欲的方式,打造一个具有持续吸引力和体现县域品牌的农业嘉年华,推动鹤山区全域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