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新闻资讯

一文带你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势、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及对策

2024-07-04 阅读量: 来源:网络整合 作者:中农富通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田进行综合整治和提升,以达到提高农田产出和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这种农田建设是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水平。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好”在哪
高标准农田,相较于传统农田,其在抗灾能力、产出效率、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以及科技集成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抗灾能力强
高标准农田通过精细的田块整理、土地平整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全面强化,大幅提升了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其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特点,有效解决了传统农田因沟渠老化、排水不畅、地势不平等问题而频发的旱涝灾害。这不仅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农民规避各种潜在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农业生产不再过分依赖天候。在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更是成为了稳定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支撑。
(二)高产出的典范
高标准农田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稳步提升耕地质量,进而促进了粮食产能的稳定增长。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已成为其显著标志。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的亩均产量通常可提高10%—20%,粮食亩均生产能力增加约100公斤,为农民带来了约500元的增收。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化的生产条件、顺畅的道路与灌溉系统,以及高水平的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共同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固地位。
(三)高效的资源利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集田、土、水、路、林、电、技、管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旨在全面改善耕地质量。它强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注重水、路、电等设施的完善,推动耕地利用与现代农业生产条件的融合。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土地的耕作效率、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了水、肥、药和人工的节约,降低了耕作成本。
(四)生态友好的典范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升了土地产能,还通过减少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有效保护了其他土地生态系统。其建设不仅仅是农田结构的调整,更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推动者。它有助于缓解农业发展中的水土资源压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田的整体布局规则有序,充分发挥了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响应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要求,并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五)高科技集成的引领者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技”的重要实践。通过提升科技含量和技术研发水平,打造集科研、示范、教育、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土壤健康水平的提升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推广应用科技型土壤调理剂,显著改善了土壤质量,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入,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农业质量效益的提升和粮食安全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重点、难点
(一)工作重点
1. 根据当地基本情况确定适合当地的工程方案。
2. 调查项目区道路现状及利用情况,骨干水利工程利用情况,地下水情况,保证规划后旱能浇、涝能排解决农民耕作过程中的苦难,切实为项目区群众服务。对原有的水利设施做充分调查,能利用的要调查清楚,避免设计重复,更要调查当地水资源情况,设计出符合本地的水利灌溉工程,让当地农民使用起来方便、经济、实用。
3. 结合群众及乡镇意见,设计道路、水利、电力等工程满足生产需要,将资金充分利用到实处。
4. 设计方案,特别是新设计沟、新设计道路、挖填坑塘等工程一定征求当地村民意见,避免前期沟通不到位后期实施难度加大的问题。
(二)工作难点
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要符合当地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规划,体现田、水、林、路综合治理和建设的要求,整体规划,配套实施。实现耕地平整,灌排设施配套,农田作业道路畅通,林网建设到位。而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难点主要有:
1. 地类调查,及村庄周围复杂地形的测量。
2. 灌排沟渠的渠底高程的测量,保证项目区内灌排顺畅。
3. 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结合,既要使方案符合实际又要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4. 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平衡当地群众的意见,适当的提高道路、沟渠、桥涵标准。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与规划不符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往往过于注重有形实体工程的建设,如水利设施、道路等,却忽视了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科技服务等综合配套措施的投入。导致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项目申报面积大,建设工程分散,导致项目区域群众受益不均。在改造后的项目区内,通常会出现所谓的“核心区”和“辐射区”。在“核心区”,可能会建设田间路、灌溉渠及土地平整等多项工程,而“辐射区”的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则相对匮乏,甚至存在“断头路”、“断头渠”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田的整体效益。
部分项目的规划设计脱离实际,未能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导致建成项目效益不佳,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工程质量不达标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部分项目未按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存在违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等行为。这不仅浪费了资金资源,也影响了农田的正常使用。
工程质量问题还表现在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等方面。例如,路面沟渠的宽度、厚度及长度未达到设计标准,土地整理完成后地块平整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的灌溉、排水和耕作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另外,一些项目在限建区建设高标准农田,违反了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潜在风险。
(三)后续管护不到位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项目在建成后,由于产权不清晰、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功能无法得到正常发挥。
后期管护经费不足也是导致管护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基层财力有限,很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移交给乡镇村后,无法承担后期管护经费,导致设施损坏、功能退化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如下:
(一)投资与标准不匹配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单位投资标准普遍偏低,无法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需求。这主要是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筹集配套资金比较困难,主要靠中央及省级资金建设。近年来,虽然采取了集中资金、整合投入等措施,但仍然没有解决单位投资标准偏低的问题。由于投资不足,很多项目在建设中只能满足基本需求,无法充分考虑综合配套措施和后期管护等问题。这导致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无法得到全面提升。
(二)规划理念与现实不符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规划理念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连片开发与权属调整的矛盾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难以打破原有农田划块,重新调准农田分配。这导致田块破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障碍。另外,实施主体和利益主体的矛盾也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虽然名义上农民是实施主体,但实际上主要是由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或乡镇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的。这导致项目业主不种地,种地农民不建设,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中标单位与施工个体的矛盾也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资质符合招标要求的中标单位多为外地公司,但项目的实际中标人却是借用资质的本地个体“包工头”。这导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存在偷工减料等问题。
(三)管理能力与需求不匹配
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原来由多个部门组织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职能被合并到农业农村部门,并成立了专职农田建设机构。然而,这些机构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求。
特别是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农田建设机构难以形成系统完备、分工明确、层次清晰、上下衔接的人才队伍体系。这导致项目管理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实施。
另外,乡镇干部流动性大、行政村合并、村干部经常更换等因素也导致管护责任难以落实到人。这使得农田水利设施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功能退化等问题。
四川、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规划,完善建设
制定详细规划——根据县域的地理、气候、经济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建设内容等。
融合乡村振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确保农田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生态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
示范引领——优先选择土地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综合配套——注重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排水、农田防护、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综合配套建设,提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统筹资金,增加投入
整合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优化资金配置,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稳定投入。
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农民参与——鼓励农民自筹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度。
集中投入——将统筹资金集中投入到示范区域,提高单位投入标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加强能力建设,规范管理
队伍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制度,包括公示公告、招投标、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建设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优化流程——结合农村实际,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程序,提高建设效率。
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动态监管,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健全管护制度,永久保护
制定详细制度——制定详细的后期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经费来源、奖惩措施等,确保高标准农田的长效运行。
落实责任到人——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主体,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或组织,确保管护工作的有效执行。
奖惩分明——建立奖惩机制,对在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恶意破坏基础设施、破坏农田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
永久保护——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纳入永久保护范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和保护,确保农田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 找中农富通 垂询15811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