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基石永固。
今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其所在周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产量连续4年保持高位增长,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达到1000斤,中国碗装了更多中国粮,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国以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成功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为全球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根基,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眼下,广袤田野上大地流金,秋收正忙。全国秋粮收获过六成,秋粮收购有序推进。大国粮仓的根基越来越稳固,让“中国饭碗”的成色更足、底气更硬。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从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到2024年首次突破1.4万亿斤,我国粮食产能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巩固。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不仅充盈了国内粮仓,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为全球粮食市场注入了稳定性和确定性,彰显了大国担当。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将粮食产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严格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责任。粮食播种面积在高基数上稳定增加,2024年达到17.9亿亩,比2020年增加3800多万亩。
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强力推动下,各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有效保障了粮食产能的稳步提升。同时,国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实现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有力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好,咱农民有奔头,我去年种粮食,每亩享受了200多元的种粮补贴,加上粮食收购价格持续上扬,收入可观,还有购机、购种等农资补贴,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安徽省天长市万寿镇种粮大户陶开银感慨道。
粮食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始终坚持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各地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科技支撑,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
眼下,重庆市梁平区蟠龙镇的水稻已丰收到手。“我种的水稻品种是‘川优6709’,今年示范田亩产达到了701公斤。”当地种粮大户吴启森说。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松介绍,今年梁平发展了近5万亩再生稻。秋收期间,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气象局及时发布秋收天气预警和农事服务,同时依托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包保组,到各乡镇田间地头指导,确保颗粒归仓。
大面积单产提升成效显著
今年夏粮和早稻生产捷报频传,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夏粮总产量达2994.8亿斤,早稻实现单产、总产“双增”,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长1.2%。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农业农村部启动的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密不可分。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系统性地将“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推动粮食生产从依靠面积扩大转向依靠单产提升,成为粮食增产的强劲“发动机”。
在各地的实践中,“四良”融合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湖北省京山市通过农田改造,田块更加平整连片,配套完善的灌溉设施,推动油菜单产提升。河北省辛集市种粮大户谢旭朝选用“齐民17”“冀麦138”等高产抗逆品种,实现小麦亩产稳定在1300斤以上。安徽省庐江县白山镇十联村农民朱广清采用机械化播种收割,油菜亩产比往年增加100多斤,节本增收效果显著。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农民王红涛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落实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小麦亩产达1500斤,增产增收显著。
今年,农业农村部建立司局包保联系机制,成立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专班,建立相关司局日常联系和责任包保粮油生产大省机制,12个相关司局联系服务24个重点省份,跟踪指导落实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组派专家开展调研指导,建立“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发挥传帮带作用,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农垦处副处长车洪杰介绍,今年江西创新开展粮油作物单产提升“321”行动,即创建30个以上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打造200个以上水稻“吨粮片”和1000个以上粮油作物“高产片”。系统集成“优选良种提质量、集中育秧保壮苗、机插机抛增密度、优化肥水促大穗、绿色防控减损失、一喷多促增粒重”等“四良”融合技术措施。
各项单产提升举措在基层扎实落地,也为秋粮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在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苍山门塘的连片稻田里,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往返田间,一次性完成水稻收割与碎秆还田。“我今年承包了1900多亩耕地种植晚稻,其中单季晚稻种了847亩,采用的良种是‘浙优18’和‘中早83’。眼下开始收割,一周内可以收割完。”当地种粮大户江新才对丰收充满期待。他表示,今年没有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晚稻长势还是比较喜人的,亩产能达到1450斤以上。
抓实防灾减灾,推进节粮减损
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归仓,但秋粮生产仍需全力以赴。眼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利于秋粮收获,丰收在望。但近期,黄淮海地区连续秋雨影响收割进度,部分地区出现农田积水和作物倒伏,目前农业农村部已成立工作专班并派出4个工作组,赴河南、安徽等省一线督导,通过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实时调配机具。工作组重点围绕“收、烘、售、种”全环节提供服务,协调农机具调度、抢收抢烘及秋冬种工作。
应对连阴雨天气,各地积极行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全面排查摸清全省4963台烘干机械位置、主体和电话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引导农民群众和新型经营主体就近对接烘干点,科学拉运烘干;山东省成立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16市,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秋收工作情况开展督导服务,省级财政安排第一批专项资金支持秋粮抢排抢收抢烘;安徽省濉溪县投入抽水机340余台,对受淹耕地进行强排,同时,动用机械280余台,对田间地头排水沟以及大、中、小型沟渠进行全面疏通。
粮食生产从来都伴随着各种挑战,今年夏天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付加村的玉米地就饱受烈日炙烤。种粮大户加永保的680亩耕地面临持续干旱,为保收成他浇灌了5遍水。面对旱情,当地政府协调大渠4次放水,加永保则动用机井和喷灌设备覆盖渠水难及区域。在多方努力下,预计他的玉米亩产可达1300斤以上。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当前,秋粮收获正有序推进。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强化气象预警与田间管理的联动,推动农机调度与烘干服务协同,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粮食,既是辛勤耕种的结果,也离不开全民节约的守护。当前正值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让我们共同践行“粮食节约,人人有责”的理念,从你我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