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农业技术领先代表的现代化智能玻璃温室,相较于传统日光温室在面临着常见的冬季气候中阴霾、小雪、大风等天气时有着一定的自身优势。但还须基于当地环境并控制、调节温室内的气候,例如温度和湿度,以满足农作物的种植要求。
本文小编将与大家分享几个冬季玻璃温室中气候控制的几个关键现象和操作要点:
冬季温室内相对湿度高:
如果冬季由于室外温度较低,种植者不会过多或过度地打开窗户进行通风,容易导致温室内部潮湿。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较高的相对湿度,尤其是在早晨,可能会提高玻璃冷凝的风险;和家用玻璃、车用玻璃一样,如果室内温度较室外环境更高且湿度大的情况下,玻璃会发生冷凝效果,种植环境下甚至作物本身也有这样的风险。
之后如果从玻璃上滴落会导致果实甚至植株茎干容易感染真菌或病毒。当然相对较高的湿度,也可以表示植物的良好生长情况,因为植物展现了良好的蒸腾作用。大型生产性玻璃温室的结构形式一般为双坡面连栋温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当地具体气候数据和温室基本气候设置进行专业判断是否开窗进行自然通风以及自然通风时迎风面、背风面开窗的幅度及时间等具体参数。
冬季温室加温:
为了保证正常持续的温室生产,在我国北方地区的玻璃温室冬季需要加温进而保证植物生长温度,温室中不同的加热管道配置也会带来温度设置和加热时间长短的不同。另外,在气候计算机中进行加温策略(heating strategy)设置触发加热的影响因素时,考虑是否添加光辐射这一影响因素。
典型的加热管道配置如下:
温室加热管道—加热轨道(帮助温室运载车运输且帮助作物根部加热)
温室加热管道—生长加热管道(辅助果实转色、保持作物温度)
温室中CO2供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物依靠光合作用进行同化物积累、转移、转化等一系列生物生化反应,如果CO2吸收受限,将会影响到作物本身的包括同化物生产在内的不同植物生理过程。但由于成本相对较高、技术相对复杂,不一定每个现代化温室都配备了CO2供应系统和输送管道。在这种客观条件下,权衡调控温室中温度设置将是一大重点。
下图中的作物生长平衡分为生产和消耗两个关键过程,其中生产过程的关键元素包括:光辐射量、CO2、相对湿度;消耗过程的关键元素为温度。如果生产过程的CO2元素处于相对缺乏的数值时,就需要考虑把温度这一指标相对调低,从而帮助作物更容易实现生长平衡。
同理,根据这张作物生长平衡示意图,如果生产、消耗过程中的其他关键元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