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迫切需要提升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管护机制的系统性以及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新发展阶段,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措并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强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地位及科学内涵的认识,提升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各级党委、政府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意义,切实扛起领导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土壤健康、提升耕地产能水平,具有多元化、规模化、系统化、标准化、绿色化、高效化、持续化等内涵特征,彼此之间相互协调,方可实现“1+1>2”的效果,更好地提高耕地综合产能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甘肃省金昌市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创建西北地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规划和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方案,突出节水增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有效结合,积极探索节水增粮新路径,着力破解干旱缺水“卡脖子”问题。金昌大力实施“田块整治、地力提升、灌溉设施、道路工程、防护林网、配电设施”六大工程,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农机农艺”“高标准农田+社会化服务”“高标准农田+绿色种养循环”等治理模式。田间道路通达率达100%,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2个百分点,耕地地力等级普遍提升1个等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8%,粮食综合产能提高了12%。

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纳入区域规划内,提升设施间的匹配程度。不同区域要因地制宜作出推动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必要时打破行政界线,将灌排设施建设纳入区域大型灌区建设规划,确保在发生洪涝时能够及时将水排出。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田间道路、水利设施、防护林体系、智能设备等硬件设施之间的相互配套,更要注重灌溉设施、排涝设施之间的配套,提升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如河北省涿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在传统“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建设基础上,还增加了“智”的内容,在农田里建设农业四情监测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手段,实时掌握苗情、墒情、虫情、气象等信息,通过智慧终端研判,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基础设施的良性运行。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设计,应系统考虑建设与运营问题,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组建有效的监督队伍,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督制度,将全方位监督落实到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确保把这个重大工程做好、做真、做实,确保能够提升耕地产能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甘肃省永昌县坚持“监管规范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依托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和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系统,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全部上图入库,建成高标准农田“一张图”,实现位置明确、地类正确、面积准确、权属清晰。目前,自动化服务已覆盖近7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灌溉、施肥、打药全程智能化;同时,将农田、农艺、农技、农机、智能等生产要素融合,实现了“人防+技防”双重监管,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永昌县抢抓春播前、夏收后、秋收后三个农田建设“黄金期”,以田块“小并大”整治和地力提升为主,全面配套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生态保护等措施,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增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田成方、路成网、渠畅通、地平整”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带动全县飞防植保、农机保障、农资购销等农业生产主体达到567家,托管服务面积近60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3.3%、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2%以上。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一定时期,应及时开展绩效评价,重点评价耕地土壤健康水平提高了多少、耕地综合产能水平提高了多少、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农田设施运营管护水平如何等,目的在于准确判断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供依据。如在新建高标准农田的同时,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计划到2027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预计将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达4.5等以上,建成区农田宜机化率达100%。
因地制宜适度调整项目资金用途,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绩效的系统评价。统筹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所有项目资金,调整有关费用支出比例,切实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尤其是粮食主产省区和粮食生产重点县。给予区域主管部门适度调整的权限,确保项目实施的适宜性。项目验收时应加强对调整内容的严格审查。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投入,开展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厘清财政资金在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等方面的使用效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来源:本文由“中农富通”根据经济日报、甘肃日报、河北日报、重庆日报网等公开内容整合编辑而成,仅供学习参考,转载请注明。
中衣富通提供农业农村规划设计、农业项目申报、温室大棚建设改造、设施园艺规模化生产、景观工程设计施工、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工程、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治理、农业园区运营管理、乡村整村运营管理、农业品牌策划、会议会展、培训考察、农资种苗销售、农产品产销对接等一站式衣业高科技服务,垂询:鲍经理 15811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