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关键举措,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过去一年,我国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基本盘。本报告回顾了2024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并对2025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到去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
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围绕县域农业发展主导产业,通过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一方面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推动财政资金规范管理,有效积累公共财产,以财政经济手段壮大基层财政实力、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国际经验表明,农业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和人口大国都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也大都是农业强国。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强国必先强农,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正当其时,意义非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对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扎扎实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
中农富通,成立于1985年,是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和技术为依托的“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农业高科技服务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获批北京市创新设计中心。为政府、企业等提供规划设计、工程建造、科技推广、运营策划、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农业领域全产业链服务,可做到一揽子服务、“交钥匙”的精品工程,项目覆盖全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上周,一个由信息和分析公司组成的团体ProAgro集团,组织召开了名为“如何处理粮食? 战时及战后粮食加工业发展战略”的线上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有约350名成员参与,目的在于解答一个主要的问题:“乌克兰如何处置新一批收获的粮食以及上一季剩余的大量粮食库存?”而这个问题,在超过5个半小时的讨论后,仍未得到业内人士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