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全球小麦影响研究
《细胞》旗下的地学期刊《一个地球》在线发表了中国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国内外13家单位合作文章《未来全球2℃增温情景将提高小麦价格,加剧经济不平等》。该研究评估了未来2℃增温对全球小麦产量、价格和供给链的影响。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牵头联合国内外13家科研机构开发了基于全球环流模型、小麦生长模型和一般均衡经济模型的集合模拟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研究明确了全球2℃增温下地处中高纬度的小麦出口国(大多为发达国家)的产量提高,地处低纬度的小麦进口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产量降低,这将进一步扩大全球小麦供需缺口,影响传统小麦供应格局,导致全球小麦价格峰值提高6.2%。由于耕地面积、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限制,目前低纬度的小麦进口国的生产能力相对较低,2℃增温将进一步影响小麦进口国粮食自给能力,增加经济负担。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适宜切花应用的睡莲新品种诞生
睡莲因其品种丰富、花色多样、花朵硕大而深受人们喜爱,被称为“水面调色板”。但因花期短这一先天缺陷,长期以来都以池塘、庭院栽培和盆栽观赏为主。
目前,海南佛渡莲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培育的50多个花色娇艳亮丽的澳洲睡莲新品种,瓶插观赏期长达7天以上,有的品种在冬季温度低的时候甚至长达10天以上。为睡莲切花进军鲜花市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丰富花艺花材品类注入了新的活力。
睡莲新品种“胭脂雪”
来源:林业要闻
研究创制绿色智能干燥装备为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利用提供新途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团队以特色农产品(蜂花粉)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传感技术,通过多参数在线监控和实时反馈系统,创制了一套真空管太阳能-电力联合智能干燥装备,可针对不同天气、不同光照强度,进行不同干燥模式的自动切换,实现太阳能联合干燥的全天候自适应调节。
联合干燥设备热力学性能良好,可有效缩短特色农产品的干燥时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新能源利用和干燥装备绿色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科技途径,可广泛用于农产品初加工领域。
真空管太阳能-电力联合干燥装备示意图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利用劣质青贮饲料实现有益物质角鲨烯的开发
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变质的青贮饲料具有安全隐患,成为真菌毒素源,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近期,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发表了研究性论文。该团队发现青贮过程中角鲨烯含量上升。为此利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添加剂两种途径调控青贮发酵过程的微生物菌群,测定青贮过程中角鲨烯含量以及合成通路相关酶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微生物动态变化。最终追溯到球型乳酸菌在角鲨烯的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酵产物氨态氮等对角鲨烯的合成具有负调节作用。此外,从苜蓿青贮中筛选出两株产角鲨烯菌株。以腐败青贮饲料作为营养源,将两株产角鲨烯乳酸菌进行接种发酵,从而提高了角鲨烯产量(190~279 mg/L),霉菌毒素去除率高达85.5%,实现了腐败青贮饲料有益物质的开发。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新型磁控多工作模式的气泡微机器人
一种典型的Janus球形微马达一个半球材料为铂(Pt)而另一半为SiO2,在H2O2溶液中于Pt表面发生催化分解反应。已有研究发现,当Janus微马达的尺寸达到几十微米时,氧分子可以凝聚成核形成气泡,Janus微马达的运动机制将从梯度场主导的泳动驱动,转变为依靠微气泡提供动力的气泡驱动。得益于气泡溃灭时的高能量,气泡驱动型微马达运动最大速度可达0.1m/s,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使其在高效水污染处理及医疗健康等领域展现出较强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流动研究团队发展了新型磁控多工作模式的气泡微机器人。研究首次提出通过磁场调整液气界面附近Janus微球的朝向,即可实现气泡微机器人的远程速度调制。研究通过实验揭示了微气泡溃灭引起射流的流动特征,并通过调整Janus微球、微气泡、目标物的相对位置,利用射流流动实现了对目标推进、锚定、抓取等不同功能。微气泡在液气界面附近溃灭还会产生表面毛细波,可对远场颗粒进行大范围清扫,且表面波远场功能与与射流近场功能可进行可控切换。
来源:中国科学院
一种畜禽舍夏季湿帘降温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由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广泛用于降低畜禽舍温度,目前传统的湿帘蒸发降温控制方法会导致舍内温度骤降、热环境控制效果差等。本成果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夏季湿帘降温自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保证舍内所有动物均处于相对舒适的温度范围,且不需要对畜禽舍主体构造进行改造,成本低,可推广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