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积极推动“两新”,取得了显著实施成果。具体到农业领域,“两新”政策亮点频频,可以说实效性和创新性兼具。今年又提出,将率先从设施种植业开始“两新”工作,其中既有传统农机的迭代换新,也包括农业基础设施的升级,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可谓正当其时。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议题再次成为焦点。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北盐碱滩,从江南水乡到西南丘陵,代表委员们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治理展开深入探讨,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这两大议题,恰似破解耕地资源约束的“双重密码”,既关乎当下粮食产能的提升,更关乎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天下之大本也。” 春耕,作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起点,承载着一年的希望。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温室大棚成为了春耕的新引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打破了自然环境的束缚,更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浪潮中,高效生产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力量。高效生产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它通过整合先进的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高效化和智能化,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蔬菜稳产保供决策部署,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持推动蔬菜产业稳产保供与提质增效,积极挖掘增产潜力,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积极开展“桂菜出乡”等系列活动,助推广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广西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广西蔬菜产业成为助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4月16日,山西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西邵村200亩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生机勃勃,一派热火朝天的热闹景象,工人正在忙着铺设防蝇网、覆膜、建设配电室,40座崭新的现代化智慧温室大棚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2023年6月上旬,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农计财发〔2023〕6号)(以下简称《建设规划》),其中,对强化大中城市现代化都市设施农业、建设植物工厂进行了具体布局,提出“以全国超大、特大和大中城市郊区及其周边区域为重点,突出发展现代都市型智慧设施农业,建设一批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等高端生产设施,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高产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园区”,“发展立体化种植。根据作物特点,发展
Plenty公司在今年5月宣布,其位于加州康普顿的垂直农场(以下简称“康普顿农场”)正式启动运营。该农场宣称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室内农场,且作为美国西海岸少数的几家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农场之一,它每年能生产450万磅(约等于2041吨)叶菜,产品供应沃尔玛、全食超市等,新加坡航空公司所有从洛杉矶国际机场起飞的航班上也都引入了Plenty供应的特色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