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清晨,烟雾缭绕,偶尔一两声鸡鸣狗吠,宛如世外桃源。沿着土路向上走,通辽市奈曼旗山咀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村民正在忙碌地将一袋袋包装好的小米发往全国各地。
2月15日,全省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召开,对山西省下一阶段和今年“三农”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确定了今年农业农村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要求锚定一产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一产固投增长7%左右的发展目标,聚焦增产增收增活力、防病防腐防风险,扎实推动“三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名单,北京6家农业园区上榜。加上去年首批入选的北京龙泽宇农有机农业,北京已成功创建7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从二十大报告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认为,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地近乎事无巨细地涉及到了二十大确立的方向性要求,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都和乡村振兴有关。温铁军表示,遵照“人口规模巨大和共同富裕”这前两个特征,最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据此看,在三农现代化中,就是长期占中国户籍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群体的现代化;“而如何促进农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则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体现两山新理念下的生态农业新格局,更是农民为主体的产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也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文件起草组成员表示,必须明确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不断强化政策和要素供给,着力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铆足干劲推动建设农业强国开好局起好步。
20年了,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如此聚焦“三农”?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全文共分九部分三十三条内容,其中第三条内容专门指出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对设施农业发展释放出了哪些信号,今年设施农业人又应该怎么干,一文汇总所有关键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2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答记者问。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
充分了解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以人们的消费特点为出发点,研究农产品在新时期下的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国家才能兴旺。中国是农业大国,二十大报告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将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未来,这不仅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发文,提出了2023年乡村振兴的工作要点,那么,未来乡村工作如何做?品牌又要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力?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中央在三农领域的重大政策创新,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指导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具有广泛扎实的现实基础,符合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需要进一步研究、谋划、贯彻落实。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2023年,如何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工作?农民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1月份全国蔬菜产量超5800万吨,同比增加60多万吨。时值寒冬,春节的蔬菜市场,不仅供应充足而且品种丰富,而如今团圆饭的味道有了科技支撑,让新年也过得更有滋有味。
近些年,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实践中产生了颠覆性和可持续的变化。 例如,智能农业是一个即将到来的概念,它将物联网 (IoT)、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 (AI) 等技术部署到农业中。机器人和无人机通过取代人工农场操作(例如采摘水果、除草或喷水)来加速农场自动化。